通訊員 熊榮軍
手機成為“新農具”。正陽鎮余軍的陽荷姜上鄉村胡子哥抖音,日銷3000單。抖音讓遠在化龍山深處鮮美的陽荷姜端上了城市餐桌。
互聯網讓“莊戶人”變“新店家”。長安鎮余興強和他的淘寶店,主營產品絞股藍參加淘搶購時日銷量10萬元以上,讓平利“土貨”成為網紅“爆款”。
手機成為“新農具”,“山貨”成網紅“尖貨”
余軍的陽荷姜上抖音,日銷3000單,在平利不是個例。一批極具本地特色農產品紛紛冠以“臘肉王子”、“香香公主”、“絞股藍妹妹”成為平利微店、手機淘寶等電商的代言和網紅。
他們成功的利器,是把讓手機當成“新農具”。手機點擊的是網絡,是市場,更是農村青年的新觀念。”很多年輕人告訴筆者,只有東西好,就能賣出去。只要品質過硬,在手機網上沒有賣不出的東西。
“只要有了智能手機,開上網店,再偏遠農村的農民也不愁賣不愁銷了,原本自家吃不完的蘿卜、山珍都可以在網上賣錢。”擁有5000粉絲的“臘肉王子”高凡說。他主營平利臘肉,兼營酸蘿卜等鄉土風味特色菜品,年銷量過百萬元。為保證充足貨源,在興隆等鎮設立臘肉、蜂蜜、酸辣子等特產代購點聯絡千家萬戶。通暢的銷路,讓高凡能夠與農家深度合作,開發鄉土風味食品,由于合作,也讓這些過去的家常物制作有了標準有了規范,“農民知道按我說的標準做,就能賣出去!”
余新強從1989年開始種植絞股藍,從種植大戶發展到今天的興強富硒茶業電商公司,成為平利名符其實的電商“龍頭”。他經營的淘寶店經常參加“淘搶購”“聚劃算”活動,把平利絞股藍賣到了全國,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2019年6月18日,他的鎮店之寶——養肝降血脂減肚子的平利絞股藍參加“淘搶購”,絞股藍當天成交近3000件,銷售額突破15萬元。經營了幾十年絞股藍生意的余新強還從未見過這樣火爆的“搶購”場面。目前,他的公司擁有天貓旗艦店5家、京東店3家和22家淘寶代銷網店,2018年收入超過7000萬元,2019年有望突破8000萬元,其中90%是通過電商銷售的。他的公司已輻射帶動460戶貧困戶發展絞股藍基地2000多畝,為貧困戶找到一條穩定增收的路子。
既好吃又好玩,農業也能很“休閑”
收獲的金秋,庖湯宴成為網紅,代言平利鄉愁。
走進雙楊村、葉金溝賞農家景、干農活、品庖湯宴,體驗鄉愁、回歸本真,別具一格享受平利農村新人新景新風尚。
庖湯宴不僅發揮著留存民間民俗文化資源,而且還讓文化消費成為平利群眾脫貧致富鏈。
“100來公斤的豬做庖湯宴收入6100元,比平常多賺1000多元。”雙楊村貧困戶李眾金說。
2019年“十一”黃金周,余軍專程從北京趕回來吃完庖湯宴,站在院子看著自己兒子滾鐵環時對愛人說,“滾鐵環、跳皮筋、打陀螺,這些都是我孩童時代最快樂的場景,對于大山里家出去的我來說,這不僅僅有‘家’味道,更是‘根’的所在,點燃了我心中最美的鄉愁。”
其實,平利不僅光有庖湯宴,平利還有“富硒宴”、“土豆宴”。如今,女媧茶韻、什錦蒸盆子、豆腐乳蒸肉等被認定為“陜西名菜”;苦蕎核桃包子、桐葉漿巴饃、臘肉燴蛋皮等被認定為“陜西名小吃”。特別是女媧茶韻、絞股藍餃子等富硒茶宴,深受游客的青睞。
平利鄉愁不光體現在吃上,更體現在玩上。平利把茶園休閑觀光作為中國最美鄉村建設重要景觀來打造,實現山、水、茶、人的共生互融,發展獨具平利特色的“登茶山、采茶葉、對茶歌、觀茶藝、品富硒茶宴、賞農耕文化園”最美鄉村休閑游。讓農村田園、農村記憶、民俗鄉愁成為平利鄉村休閑游最大的賣點。正如游客所說,平利有圣地,有仙境,有靈山,有秀水,有幽谷,真是體驗鄉愁度假的好地方。
一片葉子,富民一方
平利縣種茶始于唐代,盛于明清,清朝時就享有“貢茶之鄉”的美譽。一葉茗茶,穿越千年,傳承著古老歲月的沉香,煥發出時代創新的活力。
2019年4月23日,“世界最早的茶——安康秦漢古茶”與世人見面,安康秦漢古茶“一帶一路”國際發展大會在平利舉行……這是平利縣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片葉子,成就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經典論述,讓世界最早的茶成為世界最好的茶,更是讓平利縣茶產業煥發出時代創新的富民活力。
據悉,2017年市政府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茶研所聯手,在平利對秦漢古茶制作技藝進行恢復、還原,復活古茶品質口味,一舉研制成功。秦漢古茶不僅有力地推動了茶葉原料從單一利用茶芽向茶芽、茶莖、茶枝全面利用轉變,還提高了夏秋茶葉利用率,每年可為平利茶產業增收5000萬元以上。
因茶脫貧,因茶而富,在平利已成新常態。長安鎮先后建成2.1萬畝觀光茶園、67個產業大戶、18家茶葉加工廠、3家龍頭茶飲企業,長安農民因茶而富。近年來,平利一大批群眾務茶告別貧困,因茶富裕起來,茶飲產業成為真正的富民產業。很多茶飲企業的老板最初也跨在貧困線上,后來通過辦廠建茶園,不僅脫了貧,而且蓋樓買車,成了當地致富“領頭羊”。
“一片葉子,富民一方”的背后,是平利縣把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平利縣以“5個10萬”(10萬畝富硒茶、10萬畝絞股藍、10萬畝中藥材、10萬畝富硒糧油、10萬頭生態豬)為抓手,以貧困群眾穩步脫貧為目標,堅持長中短結合,走出了一條穩固長效的產業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