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余瑋
說起三坪村的變化,連續三年包掛該村的洛河鎮黨委副書記劉濤深有感觸:“這幾年,三坪村從經濟發展、人居環境和民風建設都有了很大轉變,三坪村成了名副其實的‘三好村’”。
自脫貧攻堅開展以來,平利縣洛河鎮三坪村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找準黨建與扶貧工作的結合點,實現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雙促雙贏。
2018年,針對村委班子基礎薄弱、工作能力不強等情況,該村通過黨支部換屆,推出了一批懂電腦、懂政策、想干事、能干事的致富帶頭人,把他們充實到村三委班子當中,進一步優化年齡結構,為班子注入了新鮮血液,增強了工作活力。因工作需要,三坪村由西安交大口腔醫院、市水文局、縣電信公司三家單位共同幫扶,面對幫扶部門眾多這一情況,如何整合省市縣三級幫扶力量,提升幫扶實效成為駐村工作隊的頭等大事。
為此,駐村工作隊從基層支部建設入手,將三個幫扶部門和三坪村聯合一起,構建支部聯盟,采取聯盟支部書記聯席會議統籌、聯盟支部具體負責、黨員積極參與的方式,依托“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組織生活制度,抓好黨員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各幫扶部門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優勢,從基礎設施、教育醫療幫扶、產業扶貧多方面共同發力,2016年以來,西安交大口腔醫院、市水文局和縣電信公司累計投入100余萬元為該村修建便民橋3座,新修道路2處3公里,新建4G電信基站2座、標準化衛生室1處和1200㎡新民風廣場1處,累計實施易地搬遷143戶、危房改造9戶。在各級部門的幫扶下,該村人居環境極大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不斷提升。
先前,由于三坪村缺少支柱產業,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導致村經濟發展后勁不足,村集體經濟是發展的短板。如何提高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和發展活力,使村民增產增收致富,是村干部一直絞盡腦汁思考的難題。“貧困趕不走,小康進不來”。村黨支部書記龍開萍深知,只有找準路子才能拔掉窮根。為此,她和村四支隊伍一起根據三坪村發展實際,規劃了茶葉、中藥材、魔芋、生豬四項主導產業,培育了貴安高山綠茶合作社、女媧翠峰有限公司、清水河中藥材專業合作社、生態豬養殖合作社4家經營主體,新建1家社區工廠,目前該村已發展茶園1200畝、中藥材800畝、魔芋500畝、生豬1200頭、土雞10000羽、麻鴨5000羽,帶動貧困戶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實現貧困戶轉移就業181人。
三坪村由原來的銅錢河、清水河和老三坪村合并而成,人文社情比較復雜,信訪矛盾突出,村民“等靠要”思想比較嚴重。針對這一現象,鎮村干部通過上門走訪、調查核實、設立意見箱等方式,成立工作專班,加強宣傳教育,共化解信訪矛盾70余件。通過道德評議、移風易俗、文明創建等六大活動,著力改變村風民風,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貧困戶王治兵是個單身漢,原來住在一間破爛的土坯房里,平時靠跑“摩的”出租糊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每次二三十元錢就歇工,說起發展產業他更直搖頭。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就伸手要低保。2016年,王治兵搬進了“交鑰匙”工程房。王治兵沒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住進樓房,心里美滋滋的,可新鮮勁兒沒過幾天,王治兵照樣伸手要低保。
在三坪村道德評議會上,參會人員紛紛對王治兵的“懶漢”行為進行了點評,通過“曬紅亮黑”的方式在全村予以曝光,王治兵深感羞愧,總覺得抬不起頭來,決心干點“正經事”。
駐村干部為他量身訂制了開展扶志教育、發展長效產業、勞動技能培訓、轉移就業增收等四項幫扶措施。現在的王治兵,通過種植茶葉和務工,每月收入可達3000元,成了遠近聞名的脫貧典型。
“王治兵現在是大變樣了,掙到錢了精氣神起來了,到底還是黨和政府有法子,讓他脫胎換骨。”群眾紛紛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