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袁寶 趙巍 鄧玉松
青山莽莽,秀水依依,平利縣城關鎮仿若一顆璞玉鑲嵌在大自然的山水畫卷中,全鎮總面積305平方公里,6.8萬勤勞奮進的城關人在這里拼搏奮斗,不斷譜寫著美好生活新篇章。但截至2014年底,仍有2759戶6551人沒有擺脫貧困的羈鎖。城關兒女多壯志,奮戰脫貧換新天。在脫貧攻堅這場千年愿景、全民偉業中,城關鎮堅持把脫貧攻堅當作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抓緊抓牢抓實,大膽探索,積極創新,堅持強統攬、抓精準、行動快、責任實、舉措硬、成效好的“五步工作法”,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切實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2016至2018連續三年脫貧成效考核位于全縣第一方陣,2019年整縣脫貧摘帽,繼續保持良好勢頭。
強站位,責任立起來。認真貫徹“精準扶貧”方略,大力弘揚“三苦三真”精神,堅持高點定位,超前謀劃,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層層簽訂軍令狀,強化責任落實,確保“一把手沖鋒在前”、各村各站所齊心協力,共同發力,攻堅精準脫貧。建立鎮級脫貧攻堅作戰部,下設業務指導、檢查督導、宣傳動員3個工作組和22個村級作戰室,形成了聯村領導、包幫站所、駐村工作隊、幫扶干部、第一書記、村“兩委”“六位一體”合力攻堅的扶貧工作格局。9個貧困村的隊長全部由科級領導擔任,13個非貧困村的工作隊長全部由站所長擔任,挑起了各村脫貧攻堅的大梁;抽調12名年輕干部組建鎮脫貧辦,成為了業務指導的中流砥柱;強化幫扶隊伍,根據各村年度減貧任務,按需配備幫扶力量,堅持老中青合理搭配,做到人崗相適,發揮了攻堅戰場主力軍的作用。謀劃制定了《脫貧攻堅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每年年初及時印發工作計劃,召開誓師大會,開局就決戰,起步就沖刺,始終以昂揚的斗志走在前列。
抓精細,工作實起來。幫扶責任全覆蓋,建立“班子成員抓村、縣級單位幫村、鎮屬站所聯村、駐村隊員包戶、全體干部幫扶”的責任落實機制,深入開展干部走訪、醫生巡訪、農技隨訪等幫扶工作。對標對表全覆蓋,對標“576”標準,理清工作重點,排出時間表、掛出作戰圖,運用“紅黃綠”、堅持“亮曬做”,不達標、不放手,確保按時完成項目實施、產業落地、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報賬支出等重點工作。按照行業管理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關行業認定。扭住扶貧信息錄入、疑似問題核實、檔案資料規范等階段工作,按照“六個一致”要求,確保脫貧成效經得起實踐檢驗。遍訪行動全覆蓋,扎實開展“六查訪六提升”行動,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作為遍訪行動的重點,按照“到戶看院子、抬眼看房子,伸手開管子、進門開柜子,交流問路子、坐下問孩子”的“兩看兩開兩問”工作方式,瞄著問題走、追著問題訪,摸清癥結、找準原因,著力打通精準脫貧的“中梗阻”,確保各項脫貧攻堅責任、政策、工作“三落實”,切實提升群眾滿意度。
興產業,底子厚起來。產業有底子,群眾掙票子。按照“一村一品、一戶兩三業、長中短相結合”的原則,突出短期抓畜牧、糧油和絞股藍,中期抓藥材,長期抓茶葉,扎實開展“三鄉三業”大比武活動,緊緊圍繞“五個三萬”產業布局,其中三里埡村、沙河村、三河村已新建1100畝高效茶園,張三溝村苗木種植100畝,響當河村獼猴桃種植200畝,長沙鋪村芍藥谷種植芍藥1600畝,形成當下能脫貧、中期穩增收、長期能致富的產業格局。同時,強化市場經營主體帶動,組織各類招聘及技術培訓9場500余人次,落實27家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1201戶,有效帶動了當地的產業發展和貧困戶持續增收。建立勞動力就業信息臺賬,做好就業意愿、就業技能與就業崗位精準對接,確保有勞動力的貧困家庭至少1人穩定就業,積極打造返鄉創業平臺,發揮區位優勢,優化營商環境,新引進6家新社區工廠,二道河白果搬遷安置區5家,三里埡村1家,其中毛絨玩具2家,均已正常運營,直接帶動260余人入廠就業。
建設施,里子強起來。堅持“大目標”鎖定“大扶貧”“掛圖作戰”“按圖銷號”,三年來,城關鎮共規劃編制基礎設施類項目1216個,有效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出行道路修到戶,鋪設通村水泥路37公里,新修砂石路63公里、連戶路32公里,修建便民橋24座194延米,“油返砂”改建道路136公里。安全飲水通到戶,修建安全飲水工程13處,蓄水池41口,有效解決了農戶安全飲水問題。低壓電網送到戶,新建與改造低壓線路62公里,改造低壓戶表956戶。通訊網絡裝到戶,建設通訊基站9座,安裝廣播72個,寬帶全部送到村。為實現搬遷戶“搬得出、裝得起、快入住、不舉債”的目標,城關鎮充分尊重搬遷群眾意愿,實行房屋主體與配套基礎設施同步推進,室內裝修與室外裝修同步實施,對搬遷戶裝修采取設計、協議、定價、施工“四個統一”,嚴把材料質量、施工工藝、竣工驗收“三道關口”,探索出了貧困戶搬遷“拎包入住”新路子。現已有429戶1586人“拎包”住新房。城關鎮探索的降低裝修成本“拎包入住”做法,經縣搬遷辦推薦,已被省移民(脫貧)搬遷辦作為工作政策導引印發全省推廣。據統計城關鎮“十二五”搬遷2394戶7366人;“十三五”搬遷1734戶4476人,新建集中安置點7個。全鎮2636戶在冊建檔立卡貧困戶中,622戶原有安全住房、1766戶已落實易地扶貧搬遷、248戶實施舊房改造;71戶非貧困戶安全住房得到妥善解決,確保安全住房兩個100%達標。
興民風,面子新起來。環境優化靚到戶,配置垃圾清運車16輛,投放垃圾中轉箱65個,垃圾桶1600余個,聘請保潔員44名負責日常保潔。2017年,在城關鎮徐家壩開始推進的民風評議積分超市,有力地激發了群眾的內生動力,迅速在全縣范圍內推廣。堅持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幫扶、脫貧不脫責任,繼續幫扶他們興產業、穩就業、促創業,確保收入穩定增長,生活越來越好。非貧困村借勢借力在發展,貧困村更是舊貌換新顏,正在加速邁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之路。
不忘初心勇向前,牢記使命再出發。勤勞奮進的城關兒女將繼續發揚“三苦三真”的平利精神,用一往無前的戰斗姿態和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注解責任和擔當,實現“不讓一個貧困群眾落下”的鏗鏘承諾,以脫貧攻堅的完勝奮力譜寫城關答卷、城關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