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實現產業興旺,科技示范推廣尤為關鍵。平利縣結合縣情實際,制訂“5個10萬”產業規劃,分解到全縣137個村,確保每個村都實現主導產業、農業園區、市場主體、科技站室、技術人員“五個全覆蓋”,建立全過程、零死角產業扶貧科技示范服務體系。
建好科技站室,指導示范。實施“十百千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程”和“一鎮一站(專家工作站)一村一室(專家或鄉土人才工作室)工程”,精準施策助力脫貧攻堅。共建立3個省級科技專家大院、4個市級專家工作站、4個高校產學研一體化基地,柔性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110人。全縣遴選有專業特長的技術人員154名組建11個科技服務團隊,指導222戶龍頭企業和產業大戶,面對面組織帶領11236戶貧困戶參加培訓學枝能、興產業、促脫貧。
成立農技協會,推廣示范。在全縣11個鎮79個貧困村建立農村技術協會(行業協會)64個,充分發揮“土專家”“田秀才”的輻射帶動作用,廣泛開展技術培訓,推廣新品種,傳授新技術,提高農民的生產技能,為每個有勞動生產能力的貧困家庭培養1名科技明白人,使其至少掌握1-2項脫貧致富的實用技術和技能,至少能夠參與1項農業增收項目,通過看得見、信得過、容易學的科技服務方式,說給農民聽、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助農民賺。
培育科技帶頭人,帶動示范。下大力氣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和職業農民,示范帶動貧困戶發展。全縣共培育重點龍頭企業52家(其中省級13家、市級39家),各級農民專業合作社230家,家庭農場76家,培育職業農民991人,其中中高級職業農民68名。這些新型經營主體和職業農民在取得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投身于脫貧攻堅事業,帶動貧困戶共同致富,為貧困村培育了一支不走的產業扶貧隊伍。截至目前,全縣動員222家經營主體參與產業帶貧工作,帶動貧困戶1.1萬余戶,實現了貧困戶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的目標。
建強企業科協,引導示范。在全縣23家企業建立企業科協,引導企業與貧困戶結對子“抱團互助”發展,幫助貧困戶出點子、想辦法,提供資金、設備、信息、技術支持。2019年,全縣企業科協共幫扶貧因戶1610戶,投入幫扶資金1150余萬元,企業科協和專業技術協會成為產業扶貧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