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程志林 葉鑫
“走了20多年的鋼絲木板橋,一下子變成混凝土鋼板橋,橋面寬敞美觀了,走起來再也不擔心搖晃了。”家住寧陜縣城關鎮東河社區澗溝口的周玉紅,提到家門口的變化贊不絕口。
從寧陜縣城出發,沿著秦嶺鄉村綠道漫步,在位于澗溝口、水木仙2座新建的混凝土鋼板橋便民橋橫跨河道,將綠道與周邊道路無縫銜接,白色的護欄,紅綠相間的橋面,除了方便群眾出行,也成了綠道打卡點,實現“民生橋”向“風景橋”的轉化。
今年年初,寧陜縣人大常委會組織人大代表開展調研,發現綠道周邊為年代久遠的鋼絲木板橋,護欄等設施存在損壞,群眾出行存在安全隱患。精準捕捉群眾需求,寧陜縣人大常委會將建設東河綠道便民橋列入寧陜縣2025年民生實事票決項目,經人大代表票決通過后迅速實施。
前期,該縣人大代表通過實地走訪調查,緊扣群眾需求,為5座便民橋精心選址。同時建立“代表建議—票決立項—跟蹤督辦”閉環機制,定期組織人大代表視察工程進度,協調資金撥付與解決施工難題。項目實施中,人大代表們通過定期走訪、代表家站等措施和平臺,收集群眾建議3條,并協調城建、交管部門增設綠化隔離帶、交通信號標識、路燈,形成“橋+路+燈”綜合方案,有效彌補了綠道與210國道、農村公路的交通斷點。
此外,在東河綠道便民橋建設中,人大代表提出增設無障礙坡道建議,被納入設計優化方案,確保老年人、殘障人士安全通行。
“我局因地制宜優化建設方案,同時主動接受人大監督,嚴控建設質量,全力打造實用美觀的民生工程。目前,5座便民橋已建成投用2座,另3座正在加緊施工,預計12月前全部建成投用。”該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說。
以“小切口”推動“大民生”,讓“實事”真“實施”。近年來,寧陜縣人大常委會扎實開展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工作,讓人大代表票決產生的民生實事項目,更多體現民意、普惠民生的“關鍵小事”。從城區集中供水、兒童建設、道路提升,到配電線路改造、醫療機構診療服務能力提升等,將有限財力發揮出最大效益,讓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的“試驗田”成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樣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