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輝 鄒宗鯤
春寒料峭,寧陜縣城關鎮青龍埡村村民司興華的家中暖意融融。
3月12日,寧陜縣住建局干部登門走訪時,司興華感慨萬千:“過去,那土墻房多處墻體裂縫、屋頂漏雨、地基下沉……如今,政府為我補貼建了新房,這心里可熱乎了。”
寧陜縣地處秦嶺腹地,山高溝深、經濟基礎薄弱,農村低收入群體多達8319戶。自2021年起,該縣將危房改造納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點項目,構建起“縣鎮村三級聯動、建管服一體推進”的高效機制。4年間,累計完成70戶危房改造與抗震加固工程,投入資金145萬元,讓210余名群眾直接受益。
太山廟鎮油房村65歲的汪清安望著自家面貌一新的房屋,滿臉欣喜:“縣住建局專家給房子做了全面‘體檢’,還量身定制了改造方案。不僅加固了墻體、更換了屋瓦,連排水設施也進行了硬化處理。”如此精準施策,得益于該縣創新的“三步篩查法”——村級網格員日常巡查隱患,鎮級入戶初評把關,縣級專家團隊現場鑒定。在2024年兩輪排查中,50戶隱患住房均建立了“一戶一策”整改臺賬,并落實鎮村干部“雙包保”責任制。
針對山區房屋安全動態變化的特點,寧陜縣制定下發《寧陜縣安全住房有保障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各類文件7份,落實農村安全住房“日常監測、動態管理”舉措,對11個鎮112戶“疑似危房”逐一實地鑒定,并指導各鎮靈活運用危房改造、應急救助、農戶自解、集中供養等住房保障政策,真正實現“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目標。
安居之外,更求宜居。步入城關鎮漁灣村,小橋流水潺潺,藍天白云悠悠,民居民宅錯落有致,青石小路蜿蜒伸展,宛如一幅世外桃源般的山水田園畫卷。漁灣村生態優美、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區位獨特,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寧陜縣村鎮建設事務所所長柯湉指著設計圖介紹:“我們特邀四川黃龍溪規劃設計單位,結合漁灣村實際情況,制定完善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規劃,力求既留住鄉村鄉愁,又融入現代生活元素,讓農村群眾的居住環境更優美、功能更完善、生活更舒心。”
近年來,寧陜縣住建局緊扣鄉村振興戰略,遵循“功能現代、風貌鄉土、成本經濟、結構安全、綠色環保”的現代宜居農房建設標準,大力推進農村群眾房屋功能優化、風貌靚化、環境美化提升工程。投資400余萬元助力幫扶村漁灣村建設,新建2A級公廁1座、無害化公廁1座,改造提升3個自營農家樂,修繕2處居民住房,修復治理原生態溝渠600米。同時,牽頭統籌筒車灣鎮鄉村振興示范鎮建設,完成30戶宜居住房改造。
住房保障的溫暖還延伸至風險管理領域。去年7月,新場鎮村民陳拾雙家臨河的6間土木結構房屋,在暴雨中轟然垮塌。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他撥通了農房保險報案電話。令他驚喜的是,寧陜縣住建局迅速聯動保險公司,現場勘查定損,很快6萬元理賠款便到賬。“7塊2毛錢的保費,關鍵時候可起了大作用!”陳拾雙逢人便贊這項“花小錢保平安”的好政策。
自2022年陜西省開展政策性農房保險試點以來,寧陜縣不斷完善農村住房安全保障長效機制。政策宣傳員奔走于溝壑梁峁之間,積極動員各鎮農戶購買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推動農村住房信息數據互聯互通、共享共用,確保政策性農房保險全面推廣。2024年,收取保費14392.8元,完成20戶理賠,金額達261335元,理賠滿意率達100%。
從“憂居”到“優居”,從“安居”到“樂居”,寧陜縣以一磚一瓦壘砌民生溫度,用匠心守護萬家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