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鄭嫚
吃轉轉席是每年春節的必備項目。從年頭到年尾,家家戶戶各有各的忙碌。大人們忙于生計,孩子們忙著學業。只有過年,大家才能暫時放下手中的忙碌,從天南海北回到家鄉享受這難得的團圓時光。
1月31日是大年初三,寧陜縣城關鎮賈營村二組村民李錫林一家早早就起床了,打掃衛生,準備美食。幾天前李錫林就向親戚們發出了邀請,初三這天到家里來吃飯。今天你家,明天我家,后天他家……這樣的團聚,已經成為李錫林兄弟幾個每年不約而同的約定。
“二叔,過年好。”“哥哥嫂嫂,過年好。”下午2點,伴隨著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和祝福聲,親戚們陸陸續續地到了,寬敞的院子一下子熱鬧了起來。小孩子們恣意地追逐打鬧,大人們暢快地聊天說笑,溫馨團圓的氣氛如同高高掛起的紅燈籠和春聯一樣喜慶而熱烈。
李錫林的兒子陳鑫今年四十出頭,從十幾歲開始就在鄭州闖蕩,現在和妻子在鄭州經營著一家飯館,專賣四川擔擔面和陜西油潑面。雖然兒子的面館生意不錯,不僅自己在鄭州安了家,家里的老房子也原地重建成了二層樓房,但是老兩口可沒有閑下來讓兒子養老的想法,他們依然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務農、種菜、養豬、烤苞谷酒,妻子付阿姨還會做些手工布鞋、鞋墊,和自家的蔬菜瓜果、苞谷酒一起運到縣城的集市上賣。每年,遠在外地的兒子會趁著農忙的間隙把老兩口接到鄭州玩上一段時間,或者帶他們出去旅旅游;農忙時,兒子、兒媳也會輪換著回來看看老人,趕趕農事。
“帶我們去了北京、重慶、云南、西藏、新疆……”,數著這些年兒子帶自己去過的地方,回憶起旅途中的點點滴滴,李錫林和妻子臉上是藏不住的笑意。
轉轉席的重頭戲當然是美食。親友相聚,總是要把最好的東西都拿出來招待大家。兒子、兒媳自然承擔了轉轉席的大廚一角,其他親戚們也自動加入了幫廚的行列,洗菜、切菜、配菜,大家有說有笑,廚房的一方天地也氤氳著歡樂的氣氛。陳鑫說,今天準備了燉羊肉、麻辣牛肉、紅燒魚塊、蒸餃,涼菜、蒸菜都有。“以素菜居多,大家過年肉吃膩了,吃點素菜開胃。”兒媳笑著接過話茬。“主食有沒有擔擔面?”大伙兒對這道特色美食念念不忘。“管夠!”這個經營了20年面館的大廚從來都不負眾望。
下午6點,客人們紛紛入席,團圓飯便開始了。親戚朋友們相聚一堂,舉杯相慶,互贈祝福,各式美味在舌尖綻放,也讓幸福感和滿足感溢滿心頭。轉轉席,吃的不僅僅是一餐飯,更承載著親情的傳承,友情的繼續。希望每一刻的相聚,大家都能如約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