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袁致斌
寧陜縣城關鎮關一社區在落實“五同”工作機制中,聚焦社區管理服務難題,建立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三位一體”管理服務體系,培育經濟實體,吸納就業,積極服務社區群眾,打造管理有序、服務有效、就業有崗、困難有幫、融入有感“五有”社區。
管理有序。突出社區黨組織引領作用,成立小區黨支部,組建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委員會;成立工會、婦女兒童之家、紅白理事會、居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禁毒會和5個志愿服務隊等群眾性服務組織,建立了《社區居民公約》;社區民警、社區干部、網格員、小區樓長的管理服務職能得到充分發揮,形成了“黨建引領、群團參與、居民自治”的社區治理體系。
服務有效。成立一站式便民服務中心、“321”基層治理辦公室、警務室、老年活動中心、婦女兒童之家;大力推行“聯系群眾全覆蓋、服務群眾全覆蓋”群眾工作法,結合社區居民經濟收入、家庭結構、利益訴求等情況,將社區居民劃分為放心戶、關心戶、連心戶,實行“紅黃綠”三色管理,納入網格管理,為社區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礎;縣(鎮)人大代表、共駐共建單位黨員、鄉賢常態化入戶走訪、宣傳政策、精細服務、代辦事項,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
就業有崗。針對社區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老人和婦女居多的實際,社區黨組織結合市場需求,成立勞務公司和家政服務公司,組織開展以家政服務、醫療陪護、母嬰護理、酒店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技能培訓10余次,培訓450人次;建立勞務協作機制,與縣內外醫院、康養機構、企事業單位簽訂勞務外包協議,實行有組織的勞務外派53人;新建服裝廠、餐飲服務、創業孵化基地等37家經營實體解決就近務工人員240余人,社區居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困難有幫。創新建立“家家幫”服務平臺,組建以鄉賢、人大代表、黨員、婦女、青年為主要成員的家家幫服務隊,按照因需服務原則為群眾排憂解難。“家家幫”服務隊成員根據社區住戶的實際情況,采取“劃片區、分樓棟”的方式開展幫生活、幫致富、幫思想為主要內容的結對幫扶活動,切實解決群眾生活中的煩心事、揪心事和操心事。通過“家家幫”服務平臺,及時掌握化解各類矛盾糾紛,避免矛盾激化升級,與社區內重點單位簽訂治安管理責任書,加強日常監督管理,社區居民之間互幫互助、鄰里守望意識不斷增強,實現了左鄰右舍零距離、矛盾糾紛零上交、治安案件零發生的三大目標,以鄰里的“小和諧”促進了社會的“大和諧”。
融入有感。強化德治教化,建立群眾遷出地和遷入地聯席會議制度,定期通報相關情況,確保遷入群眾權益有保障、需求有回應、心理有歸屬;實行兜底保障、社會救助、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遷入地辦理,讓遷入群眾第一時間享受各項惠民政策;盤活撂荒地40余畝建設“安心菜園”,讓遷入群眾生活有寄托,降低生活成本;倡導共創平安理念,組織開展新民風、創業就業、致富帶頭人、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各類先進評選活動,弘揚良好風尚;強化感恩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精神文化活動,讓遷入群眾既記得住鄉愁,又能融入城市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