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田業凡
走在沙坪村南夢溪的山頂,視野極好,晴空時,可眺望到整個大堰溝,路邊的養蜂人、冬忙的農家,一張張樸實的笑臉……他們是勤勞的沙坪人。
江口回族鎮沙坪村位于寧陜縣東北部,秦嶺山脈中段,現有人口393戶1135人,2014年至2020年累計脫貧119戶309人,是一個典型的山大溝深、與自然相融洽的村莊。近年來,沙坪村堅持“黨建引領、產業扶貧、創新發展”的理念,探索出一條具有沙坪人特色的扶貧新路子。
黨建引領脫貧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沙坪村黨支部是省級標準化基層黨組織。該村以村兩委班子、黨員隊伍、駐村幫扶增援部門相整合為主要抓手,擰成一條結實的“攻堅繩”,為沙坪村實現脫貧清零奠定堅固的基礎。在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方面,該村開展“三強化”工作,取得“三提高”實效。即強化理論學習提高履職能力,強化責任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強化群眾監督提高村務公開透明度。有力促進了該村兩委班子轉變服務方式,有效激發村干部干事熱情;在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方面,該村黨支部定期開展“五旗黨員”評議工作,增強全體黨員歸屬感、榮譽感,激發村黨支部活力;嚴格按照縣鎮工作要求,全力推進“支部書記帶有職黨員創業績、有職黨員帶無職黨員爭先鋒、全體黨員帶廣大群眾促振興”的黨員幫帶機制,助推沙坪村經濟發展,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加強駐村工作隊管理方面,嚴格落實省、市、縣關于四支隊伍管理辦法,制定了本村考勤簽到制度、請銷假制度、駐村隊員職責分工制度、駐村隊員定點包抓聯組制度,確保駐村幫扶在制度化中出實效,持機制之繩,助推幫扶工作順利開展。
產業助推脫貧
通過“合作社+貧困戶”扶貧模式,組建專業合作社,發展培養產業致富帶頭人4人,幫扶30戶貧困戶轉變產業結構,發展“訂單銷售+勞務用工”新路子,擴大魔芋、天麻、豬苓、核桃、科管板栗等產物種植面積,戶均增收5000余元;盤活集體經濟,按照“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方式,召開股東大會,建立股份經濟合作社帶貧益貧機制,共同參與村集體經濟發展,探索出“支部引領、主體帶動、農戶受益”的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明確投資思路,與陜西歐西克電子有限公司達成合作,總投資55.2萬余元,帶貧益貧119戶309人,戶均增收,通過“輸血”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立足于“技術指導+脫貧貸+產業獎補”的模式,打造磨子溝產業養殖大戶,挖掘全村農戶發展種養殖潛力,全村養殖肉牛54頭、羊112只、雞3689只,發展種植天麻25100窩、豬苓27200窩、魔芋110畝、養蜂330箱;通過產業大戶“換身”為農業技術指導員的創新方式,村域內“巡回交流”集中開展農業技術現場培訓180余次。
項目支撐脫貧
供水設施、電力保障、通村組道路、安全住房等基礎設施條件落后是制約沙坪村整體發展的最大瓶頸,也是實現整村脫貧的最大短板。通過多方部門合作及江口回族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爭取到項目資金,全力落實各項扶貧政策,極大改善了群眾生活居住環境。近幾年來,完成村組道路硬化9KM;磨子溝、竹園便民橋2座;十里組自來水廠,老莊、竹園等8處集中供水水利設施工程入戶393戶1135人;農村電網十千伏高壓線升級改造惠及農戶393戶;危房改造2戶、加固提升14戶、易地搬遷57戶176人;文化健身廣場、村級衛生室、村級活動中心、幸福院等基礎設施已全部建成使用,沙坪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實現了“通、便、美、凈”的目標,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提高,脫貧攻堅成效日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