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志清 歐樹德 王文紅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寧陜縣圍繞“林果、藥菌、有機種植、特色養殖”四大主導產業,強化政策引導,完善產業鏈條,加大技術培訓,培育經營主體,聚力產業增收富民。
該縣成立產業領導小組,印發了產業布局和規劃意見、2017-2020年產業精準扶貧、2017—2020年貧困村產業園區建設規劃等方案,出臺產業脫貧及農業特色產業獎補、金融扶貧等一系列激勵政策。實行“一套規劃方案、一套班子人馬、一套獎補辦法、一套產業臺賬、一支技術隊伍、一批經營主體”“六個一”工作機制。
2017年至2020年,每年按涉農整合資金不低于60%比例投入產業發展,4年共投入7億余元用于全縣產業發展。纖纖魔芋食品、綠寶有機大米、秦智冷榨核桃油、秦南食用菌分選、梨子園蜂蜜加工生產線建成投產,濱海、風華農貿板栗、核桃、魔芋農產品初加工廠開機運行,夢陽中藥飲片廠、艾班卓魔芋深加工廠建成投產,綠寶有機大米取得有機認證,取得省級著名商標認定4個、農產品加工SC認證6個,寧陜天麻、寧陜豬苓通過農業部地標產品認證,被評為“十大秦藥”。
該縣自始至終把技術培訓作為產業脫貧重中之重。在全面調查摸底基礎上建立貧困戶產業發展臺賬,逐村、逐戶制定產業發展計劃。2017年在全市率先成立首個縣級職業農民協會,落實農業產業“110”技術服務體系,聘請147名到村產業發展指導員,特聘農技員12名,組成縣級服務專家團隊、技術服務團隊、職業農民志愿服務團隊,采取科級領導包片、技術干部包村方式,實行“點餐服務”,技術培訓全覆蓋。2017年至2020年7月下旬,全縣開展產業脫貧技術培訓650場,培訓22218人,入戶指導5125戶。
依法依規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為全縣6080戶貧困戶配股資金3648萬元,采取資產股份經營、資金配股推動、企業帶動、村集體+合作社+龍頭企業聯動等模式,固定收益分紅。全縣88個經營主體共流轉農民耕地1.68萬畝,林地85萬畝,近2萬名農民變成“股民”。
建立產業獎補和金融扶持政策,明確經營主體幫帶貧困戶獎補標準,把貧困戶鑲嵌在產業鏈上;對新通過初級職業農民認定的,一次性獎補1000元。青龍婭、黃波食用菌合作社的“五統一”保底模式,綠寶、梨子園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基地+貧困戶+訂單”模式,新場鎮同心村“貧困戶+互助資金+陽晨聯盟”模式等利益鏈接模式帶貧益貧明顯。“支部+X+貧困戶”黨建扶貧模式在全市推廣。梨子園養蜂合作社先后被認定為“中國˙優質成熟蜜生產基地”、中國蜂產業院士工作站、“全國巾幗脫貧示范基地”,2017年以來帶動69戶貧困戶脫貧。海棠園中蜂養殖專業合作社采用“支部+X+貧困戶”扶貧模式,帶動貧困戶30余戶。2018年8月,寧陜縣被認定為“國家蜂業提質工程示范縣”和“國家蜂業提質工程中蜂健康養殖示范基地”。目前,全縣有2200余戶農戶養殖中蜂,中蜂數量2.5萬箱,銷售收入超過1750萬元,養殖戶戶均增收3000元;貧困戶發展中蜂養殖660戶2100箱,年產蜂蜜20噸,貧困戶戶均增收1500元。
該縣還建成安康市農科院寧陜獼猴桃試驗示范站,發展獼猴桃1200多畝,培育優質獼猴桃苗100多萬株,引進獼猴桃主栽品種12個,示范帶動全市發展獼猴桃3萬多畝,成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特色產業。2019、2020年,71個村(社區)村集體經濟組織分紅金額300萬余元,惠及貧困戶6080戶,戶均增收近500元。
在產業發展中,寧陜縣緊扣“三個三”產業布局,鞏固提升核桃、食用菌、板栗三大傳統產業,大力發展天麻、豬苓、魔芋三大特色種植產業,不斷壯大林麝、梅花鹿、中蜂三大特色養殖產業,建基地、育園區、延鏈條、創品牌。他們圍繞“林果、藥菌、特色養殖、有機種植”四大主導產業,確定了城郊三產融合區、皇冠農業田園綜合體、蒲河高效種養帶、旬河流域有機藥果帶、池河流域生態蠶桑、魔芋帶5大產業板塊,成立中蜂養殖協會,城關香菇小鎮、八畝村中蜂養殖、龍鳳村魔芋種植等一批園區示范帶動作用明顯;梅子鎮的茶園、四畝地鎮的瓜蔞、江口鎮的羊肚菌等新型產業快速落地生根;林麝、梅花鹿、生態黑豬等特色養殖發展勢頭良好。
圍繞鞏固提升產業脫貧成果,縣委、縣政府整合財政資金9650.79萬元,啟動119個“十百千”重點園區建設項目,帶動貧困戶4112戶,12558人,初步形成全縣有特色、各鎮有亮點、每村有園區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帶動的產業發展格局。纖纖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認定為省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創建了纖纖魔芋和綠康中蜂2個市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新組建了寧陜林麝產業化縣級聯合體,新建、擴建農民新型經營主體82個,累計培育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12個,縣級以上農業園區105個,合作社354家,家庭農場45個,培育產業示范戶1000戶。今年以來堅持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兩手抓,適時發展鮮食玉米產業,全縣5個鎮27個村種植的2202余畝鮮食玉米產量達550萬穗,收入440.4萬元。同時全縣生產袋料食用菌1000萬袋,產值7600萬元,新增林果面積7200畝,全縣已累計發展35萬畝。種植天麻8750畝、豬苓6570畝,藥材總面積34529畝。種植魔芋2.72萬畝,新增林麝、梅花鹿養殖400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