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國家級貧困縣寧陜縣,縣內山大溝深、交通不便,群眾觀念保守、貧困程度較深。2014年經過精準識別,全縣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504戶21900人,貧困村40個,貧困發生率37%。
作為寧陜縣扶貧開發局主要負責人,黃國慶深感責任重大。他常說,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寧陜縣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如何揚長避短、深挖潛力,是該縣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所在。
創新產業扶貧模式,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后,本可以退居二線的黃國慶迎難而上、勇挑重擔,被任命為寧陜縣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全面負責全縣脫貧攻堅各項日常工作。他憑著多年基層一線的扶貧工作經驗,提出了“認真踐行‘兩山’理論,大力發展生態產業”的產業扶貧思路。
“生態+旅游”,把綠水青山變成老百姓的金山銀山。在全縣堅持以全域旅游引領縣域經濟發展的背景下,黃國慶提出了旅游脫貧要創出示范樣板,他牽頭制定了用地保障、金融信貸、對口幫扶、獎勵支持四項政策,總結了建設核心景區帶動就業脫貧、發展鄉村旅游帶動創業脫貧、資源入股和投工投勞實現創收脫貧、開發旅游商品帶動造血脫貧四條路徑,打造出社區性開發的“皇冠模式”、“協會+農戶”的“元潭模式”、股份制開發的“漫溝模式”和景區依托型的“八畝模式”四個模式。
“生態+產業”,通過生態產業促進農民穩定增收。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黃國慶大力推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三個三”產業體系,大力實施產業扶貧“十百千”工程,累計吸收帶動6080戶貧困戶發展各項產業,實現扶貧產業到戶全覆蓋。2017年,他提出打造“一個中心、兩條戰線、五個平臺、百家網點”消費扶貧體系,2018年完成電子商務綜合交易總額1.5億元,2019年銷售農副產品突破千萬元,帶動3000余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推行精準扶智扶志,激發群眾脫貧內生動力
面對部分群眾滋生的“等靠要”思想和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黃國慶組織制定“一教二獎三評四罰”措施,以提振貧困群眾脫貧志氣。
“一教”,注重教育培訓,增長致富本領。及時組建脫貧攻堅宣講團,開展“專家講理論、干部講政策、群眾講故事”宣講活動,通過面對面解答群眾關于扶貧政策的疑問,加大對貧困群眾思想道德教育力度,激發脫貧內生動力,引導貧困群眾樹立“只有努力才能脫貧”的信心和決心。
“二獎”,注重獎扶帶動,激勵奮進斗志。廣泛開展“脫貧標兵”“自強標兵”“致富帶頭人”等先進典型評選活動,舉辦縣級脫貧攻堅先進評選頒獎晚會3次,選樹各類先進人物200余人次。同時,組織制定《寧陜縣禮遇幫扶道德模范實施辦法》,給予扶貧扶智扶志先進典型在醫療保健、子女就學等7個方面的高禮遇,讓他們更好發揮榜樣作用。
“三評”,注重道德評議,催生好民風。在幫教過程中,對不思進取、脫貧主動性不強等貧困戶,引導他們學習先進典型,幫教和轉化后進,形成“好壞大家評,落后大家幫”的氛圍。同時,積極開展以“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美麗鄉村、鄉風文明、基層黨建”為主要內容的“五星村”競賽活動,弘揚創優精神,激發基層動力。
“四罰”,注重罰處約束,弘揚清風正氣。對后進典型批評教育、公開曝光,對有勞動能力不勞動、不發展產業、不贍養老人等行為且屢教不改的,除教育、醫療、住房等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外,暫停其他幫扶措施,并指定幫教人員制定具體幫教措施,引導督促直至其轉化為止。同時,對因好逸惡勞、年老體弱、大病慢病等9種情況導致內生動力不足的貧困家庭,提出“精準扶智扶志”這一理念,對各種情況分類施教,引導貧困群眾樹立“脫貧攻堅是干出來的,幸福生活是奮斗出來的”意識。
探索財政扶貧機制,實現扶貧效益永續提升
為提升財政扶貧資金績效成果,打造環環相扣的財政資金扶貧鏈條,黃國慶牽頭建立了“財政出資、扶持到村、配股到戶、金融委托、主體聯動”的“1+4”財政扶貧資金新機制,構建了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農民按股分紅、經營主體保底分利、金融部門保障服務四方共融共贏的財政扶貧資金綠色通道,實現了財政扶貧資金精準投放、精準管理,發揮了財政扶貧資金的最大效應。
扶持到村,為集體經濟組織“輸血”。針對集體經濟薄弱、帶貧益貧不強的問題,他牽頭制定了《寧陜縣財政扶持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資金管理辦法(暫行)》等改革政策,采取“縣統籌、鎮監管、村使用”資金管理模式,按照貧困戶每戶6000元的標準注入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壯大村集體經濟。
配股到戶,讓貧困農民變股民。脫貧攻堅期間,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以戶為單位,將財政扶持資金折股分配給貧困戶。脫貧攻堅期后,貧困戶持有的股份由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重新分配給全體村民,或作為集體股由村集體持有。
金融委托,提升資金安全和效能。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在完成貧困戶配股、主體對接后,縣政府委托縣農村商業銀行向經營主體以一般貸款形式投放財政扶貧配股資金,作為市場主體新增授信額度進行管理,為脫貧攻堅提供免費金融服務。
主體聯動,為集體經濟組織“造血”。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按照政策規定選定合作、投資的承接經營主體,達成收益分配等一系列意向,簽訂正式投資合作協議。經營主體按照投資合作資金6%的標準對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進行保底分紅,其中1%留村集體,5%分配給貧困戶。
“咱們基層干部要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這是黃國慶經常對年輕干部說的話,他也用實際行動對這句話做了最好的詮釋。在他的統籌、協調、組織下,寧陜縣累計減貧6808戶19606人,40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發生率從37%下降至1.04%,2019年實現了整縣脫貧摘帽。
(安康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