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曾宜玖 劉長兵
初秋時節,走進寧陜縣江口回族鎮江鎮村村民馬社友的獼猴桃園,連片的紅心獼猴桃穿上了光鮮的“外衣”,處處呈現出一派豐收在即的大好景象。
“種植獼猴桃好管護,投入成本低,市場價格不錯,收入也穩定。”看著自家果繁枝茂的獼猴桃園馬社友顯得信心滿滿。2017年11月在寧陜縣益農盛源合作社的帶動下,馬社友第一個種植了紅心獼猴桃,加上之前種植的本地野生獼猴桃,一共有3畝,2019年他家單賣獼猴桃收入便達到了5000元。
“今年這片紅心獼猴桃園,7月初就已經全部套了袋,這樣才能保證果子的品質。”寧陜縣益農盛源合作社負責人劉永安介紹,經過3年的試種,了解到江口回族鎮的土壤、溫度、濕度非常適宜栽種紅心獼猴桃,今年合作社采取流轉土地和散戶入社等方式新增種植面積50畝,目前栽種面積達到200余畝。
“國慶節前后將迎來紅心獼猴桃采摘季,產量有望突破8000斤。”交談中劉永安說,下一步合作社還打算依托種植園區舉辦采摘節,把優質山珍通過網絡直播帶貨的方式展現給大家。
江口回族鎮,是秦嶺南麓的山鄉小鎮,平均海拔800米,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宜核桃、板栗、獼猴桃的種植,經過當地政府多年的種植推廣,一批特色涉林產業成為了群眾增收致富的“重頭戲”。
“核桃貴在科管,想要保證產量和品質,一年至少要開展三茬科管,想要有好收成,道道工序都不能少。”當下,江口回族鎮江河村的村民余華來正在對20畝核桃進行殺蟲、保果、防油包科管,脾氣率直的他,談起核桃如何提質增收講的頭頭是道。
余華是該鎮核桃種植大戶之一,2018年建成了30平方米的烘干房,在政府的幫扶下配備了烘干機和青皮核桃剝皮機,2019年光核桃收入達到3萬余元?吹綊鞚M枝頭的“致富果”,余華在自己發展核桃產業增收致富的同時,還幫助收購鄉鄰的青皮核桃,借助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平臺,讓山珍插上翅膀,飛出大山,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長期以來,江口回族鎮立足增收脫貧目標,做大做強特色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完善提升基礎設施,依托豐富的林業資源,堅持“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發展理念,使得林業產業蓬勃發展。近年來,該鎮共發放脫貧貸款1200余萬元,發放林業產業獎補資金102.6余萬元,投入林業產業建設資金624萬元;建成板栗園2.9萬畝、核桃園1.96萬畝,林業種植魔芋、藥材等經濟作物7000余畝。截至2019年底,全鎮實現2個貧困村全部摘帽,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27.8%降至2019年底的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