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任婉君
“你看,這地里大片大片的魔芋苗長得好吧,光去年一年種植魔芋就收了9000多斤,賣了將近3萬塊錢呢,預計今年能挖3萬斤,看樣子我得多請幾個人給我幫忙照看田地了!”寧陜縣太山廟鎮油房村2組種養大戶朱清元嘴上說著,臉上笑意盈盈。
提到朱清元,油房村村民都滿口稱贊,“這可是個勤快人吶,他是閑不下來的。”
朱清元身兼數職,是村上的先進黨員、村監委會成員、農業技術推廣員、村集體經濟組織總經理,雖多方忙碌,卻也樂在其中。他通過自己的雙手,不僅靠發展產業走上了致富路,還使得更多貧困家庭擺脫了貧困。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為實現貧困戶持續增收,太山廟鎮黨委政府探索運用“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精準扶貧模式,以“造血式”扶貧為貧困戶增添脫貧致富“砝碼”。黨委政府領導統籌、合作社輻射帶動、貧困戶入社參股,多主體共同發力,形成產業發展全鏈條。
在鎮村合力扶持下,朱清元2016年成立了高山源種養合作社,發展以魔芋種植、中蜂養殖為主的特色產業,引導村民加入合作社,通過開展農業技術培訓會、實地授課教學等方式,為貧困戶提供技術指導。該合作社發展魔芋、中蜂養殖產業以來,受益貧困群眾16戶60余人,臨時聘請貧困人口務工達100余人次。
“眼前的魔芋苗長勢喜人,今年預計新增50余畝,一畝能挖4000斤至5000斤,全年有望突破20萬斤。你頭腦靈活,銷售門路廣,而且現在很多魔芋收購商以及縣魔芋精粉廠都搶著收購,市場供不應求,不愁沒有銷路。”油房村黨支部書記張愛林向朱清元說。
在太山廟鎮,像朱清元這樣的種養大戶還有很多,他們當初的致貧原因不同、發展的產業項目不同,但懷揣的夢想相同。“人不哄地,地就不哄人。現在國家扶貧政策這么好,我們自己也要發狠干啊!”朱清元一邊說著,一邊朝山間的養蜂基地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