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兵 田堇
“我腿腳不便,多虧政府的公益性崗位,讓我每個月也能有600元錢的收入,也成為家里能掙錢的人了。”近日,寧陜縣廣貨街鎮沙洛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王先芳,正在縣創業就業服務中心核查自己履職情況。
現年57歲的王先芳,家庭3口人。2017年,她不慎摔倒致傷,雖經治療后恢復了基本的生活能力,但還是留了后遺癥——腿腳行動不便。其丈夫童升瑞是殘疾人,無勞動能力。再加上王先芳的兒子常年外出務工,家里就剩老兩口。她的摔傷讓本來就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
2019年,王先芳家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搬至廣貨街鎮二期移民安置點。就在王先芳為沒有經濟來源發愁時,縣人社局公益性崗位招聘讓她看到希望。通過個人申請、用人單位審核、縣人社部門審批,王先芳應聘到了社區保潔這個崗位,負責打掃社區環境衛生,每月有600元的收入。
在寧陜縣,像王先芳這樣被錄用到公益性崗位的搬遷貧困群眾還有250人。為幫助易地搬遷貧困戶實現穩定就業,該縣結合就業扶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科學設置易地搬遷社區公益性崗位,充分發揮公益性崗位兜底保障的作用,帶動貧困群眾增收,防控返貧風險,拓寬貧困群眾就業增收渠道,幫助搬遷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
“通過設置公益性崗位,讓他們通過力所能及的勞動獲得收入,激發了搬遷群眾內生動力,實現了穩定增收。”該縣創業就業服務中心主任高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