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瀾君
今年以來,寧陜縣公安局積極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提出的新挑戰新要求,緊盯“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工作目標,采取“三抓”措施,深入推進“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創建,進一步夯實公安工作基礎,創楓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抓統籌規劃。一是組建專班。該局成立了“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創建活動領導小組,印發了方案,高規格組建了專項辦,堅持實地調研、座談分析相結合的形式,駐所確定創建重點、創建方向,為創建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先后到轄區7個派出所調研指導創建工作,掌握工作情況。二是示范引領。圍繞創建活動提出了深化“一所一品”創建戰略布局,結合各派出所實際,因地施策,重點創建,建立“示范標桿”派出所,形成“引領效應”,讓“楓橋經驗”全面開花結果。5月22日,該局組織召開了第二次推進會,集中組織對城關派出所“警格網格管理法”、筒車灣派出所“1+1+N”社會治安管控機制等進行了參觀學習,并對創建工作進行了再安排、再部署。
抓基層基礎。一是加強社區民警專職化。堅持警務前移、警力下沉,全面落實社區民警專職化,積極推廣“一區一室”(一個社區建一個警務室)和“一室一警或多警+輔警”模式,為警務室配齊社區民警、配備專職輔警、網格員、巡防隊員,為全縣68個建制村配備30余名駐村輔警,配備52個警務助理,確保駐村輔警縣域全覆蓋,實現“門常開、人常在、事常辦、看得見、找得著、叫得來”的目標。二是群防群治立體化。按照“政府領導、公安主管、社會籌辦、公眾參與”的總體思路,立足于“平安公益組織”的基本屬性,進一步凝聚社區民警、輔警、綜治網格員、保安員、平安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組建“義警”隊。采取“警格+網格”工作模式,通過專群聯動,織密織細社會治安防控網,全力壓降案件發生。三是民警包村法治輔導。全面實行一村一警駐村法治輔導員制度,定期開展政策法規宣傳、社情民意收集、民間糾紛調解等工作。
抓排查化解。充分發揮“警調銜接”“公調對接”等舉措,建立了縣鎮村“三級聯調”工作模式,探索實施了“人大代表、黨員群眾進網格”的工作法,將干部、人大代表、網格員、黨員群眾等協同聯動起來,共同排查調處矛盾糾紛。同時,積極探索“鄉賢化解信訪矛盾”模式,充分發揮老干部、老黨員、老教師等為代表的新鄉賢人熟、事熟、村情熟和德高望重講話有分量的優勢,在村委會志愿從事矛盾調解工作,用老百姓的“法兒”,化解老百姓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