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昊 鄒安樂
“原來住在東溝村一組,那里山高坡陡,交通不便,老家的土坯房一逢下雨就漏水,全家人擔驚受怕。現在好了,搬到縣城,女兒上學也方便了,孩子她爸還能在縣城就近務工,感謝黨和政府這么好的政策。”孫和菊看著新家,激動地說。
今年33歲的孫和菊是寧陜縣龍王鎮東溝村人,家中4口人。由于患有先天性散光,視力一級殘疾,孫和菊只能做些簡單的農活和家務,加之婆婆吳禮桂也患有多重殘疾,生活起居都需要人照料,一家人便只能靠丈夫張顯明常年在外打工維持生計,日子過得十分清苦。
但易地扶貧搬遷改變了他們一家的生活。 2017年7月,孫和菊一家從龍王鎮東溝村搬遷至寧陜縣城關鎮東河新居,干凈整潔的新房讓他們喜笑顏開。搬到縣城后,一家人漸漸適應了新環境,但新的壓力隨之而來——縣城的消費水平普遍高于農村。孫和菊夫婦面對壓力卻充滿信心:“雖然縣城什么都要靠買,但享受了這么好的搬遷政策,我們一家還得自己努力奮斗,把這個小家建設好,把日子過得更加紅火。”
張顯明在縣城學起泥瓦工技術,由于本人勤奮老實,收入不錯。孫和菊也沒有停下腳步,身體殘疾并未擊垮她的生活信念,她決定去盲人學校學習盲人保健按摩推拿技術,從此踏入保健推拿行業。學習的生活是艱苦的,因視力障礙,理論課幾乎完全靠耳朵聽、用心記,反復研習。從基本人體結構到經絡走向、穴位分布,從基本運動傷害到臨床表現,從病理成因到康復理論,都得反復聽后逐一熟記于心。手法課常常因為大拇指用力過度而腫脹變形,肘部也常被磨出血泡……學習過程中,很多學徒因為吃不了那份苦,中途便打退堂鼓。但她卻咬牙堅持了下來,因為她深知,除此之外別無選擇。在給別人當學徒的過程中,她逐漸掌握了保健按摩的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手法要領,隨后自己創辦了“寧陜縣永和盲人按摩店”,但由于缺乏經驗和資金,第一次創業以失敗告終。
2018年3月,孫和菊重拾信念,再次學習、提升保健按摩推拿技術,在丈夫和幫扶干部的幫助支持下,利用5萬元的脫貧貸進行二次創業。從選址租房、證照辦理到設備購置、房屋裝修等,孫和菊親力親為,一點也不敢馬虎。2019年3月6日,“寧陜縣手佳盲人按摩店”順利掛牌營業。雖然創業之初只有4個床位的規模,在外人看來是個很不起眼的小店。但孫和菊堅信自己的選擇,她說:“店雖小,但也是我施展才華的舞臺,我視小店如至寶。”從此她以店為家,專心經營,艱苦創業。
經過腳踏實地的艱苦努力、苦心經營,按摩店逐步在當地站穩了腳跟,贏得了良好的口碑,事業的發展漸入平穩期。“搬新家、挪窮窩,正是易地扶貧搬遷改變了我們一大家子,以后要更加努力,不負黨和政府的關心,過上更好更幸福的新生活。” 孫和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