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賈玉梅 劉長兵
“以前在老家放牛放羊、種地,一年也掙不了多少錢,現在在毛絨玩具廠上班,可以拿固定工資了!”寧陜縣江口回族鎮竹山村搬遷到新莊安置社區的貧困群眾萬桂蘭格外高興。
家住竹山村的萬桂蘭,今年3月通過鎮政府舉辦的用工企業招聘對接會,成為毛絨玩具廠中的一員。100平方米的搬遷房就在工廠隔壁,上下班幾步路,在家門口既能上班,又能照顧家里。
年初以來,寧陜縣江口回族鎮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抓好本地社區工廠陜西歐西克電子有限公司、寧陜通寧工藝品有限公司的復工復產,制定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工作方案,為企業免費配發防疫物資,解決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3月初陜西歐西克和寧陜通寧工藝品有限公司全部復工,旁邊安置社區的97名搬遷群眾開始在家門口上班。
除了社區工廠,該鎮多種產業也遍地開花。 3月4日,江口回族鎮江河村把產業發展技術服務培訓現場會開進了寧陜伊豐種養殖合作社。該合作社的西門塔爾優良肉牛,骨架大,出肉率高,肉質好,3個月大的牛仔就能長到400斤。脫貧戶彭書忠也從2019年10月開始在養牛合作社務工,主要是喂牛、清掃圈舍,每月收入4000元錢。近幾年來,合作社已經累計帶動該村100余戶貧困戶實現增收。
該鎮緊緊圍繞“十百千”工程,培育壯大合興牧業、佳慧養豬、裕民養牛、伊豐養牛4個養殖專業合作社和金豐農林、惠農藥材種植、益農盛源農業技術3個種植專業合作社,提升發展冷水溝獼猴桃、竹山林下產業、江河核桃、興盛林下魔芋4個種植園區,在培育壯大園區的同時,通過務工、代養、入股分紅等方式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實現園區(合作社)帶動務工500余人次,召開技術培訓會14場次,培訓1280人次。
在新莊安置社區入口處,機器轟鳴,社區服務中心項目正在進行基礎開挖,不久將建成面積2000余平方米,集社區管理中心、超市、物業管理、餐飲為一體的多功能社區服務中心。
為實現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目標,江口回族鎮在抓好社區工廠復工復產的同時,增強經營主體帶貧益貧能力,增設和落實公益性崗位穩步就業。同時,加強了4個搬遷安置社區的服務管理,圍繞“小菜園、小養殖、小客服、小修理、小超市”建設,持續推進搬遷后續幫扶力度,讓更多的貧困群眾實現了樓上住房子、樓下掙票子、過上好日子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