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何源
“咱們現在站的地方準備養6000多只土雞,中間已經種了3000多棵桃樹,河對面有個鵝圈、有個魚塘,還種的有黑李。”馬坊溝生態產業園區負責人魯俊東介紹著園區的布局。
暖春三月,寧陜縣龍王鎮蓮花村馬坊溝生態產業園區里靜靜流淌的池河將園區一分為二,園區務工的村民在河東頭給桃樹刷漆,搭建養雞棚。
“把家里的地耕好后,在園區蓋雞棚,這兩天正在加固雞棚的架子。”受疫情影響,沒有來得及外出務工的村民楊明輝,在忙完春耕后就在園區搭建養雞場,一天收入100元以上。
“我們現在主要修建孵化廠和15個大棚,供給村民免費種苗和養殖后,我們再保價回收。”魯俊東介紹,園區主要經營種苗孵化、林下家禽、果樹栽植和中蜂養殖,通過在園區務工、土地流轉、訂單農業、出售農產品等方式,多渠道為貧困戶及周邊村民增加收入。
在龍王鎮棋盤村蠶桑園區,桑樹上已經掛上了小芽,園區內的蠶桑養殖廠房里,空調、加濕器等基礎設施已經配置齊全。“桑樹都修剪好了,就等著今年的第一批春蠶。”棋盤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蔡世東說,“園區今年將實現新建桑園首批小蠶共育和養蠶,準備在養殖場養殖60張蠶種,并配發給有意向的村民40張蠶種,預計全年收獲10000斤蠶繭。”
在龍王鎮子午小燒酒廠,酒香繚繞,中華村村民沈邦貴正在發酵池里翻攪著高粱碎塊。“今年因為疫情沒來得及出門務工,所以來到酒廠釀酒,一天能拿到120元的工錢。”沈邦貴說。子午小燒酒廠是龍王鎮中華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為帶動貧困戶就業增收興辦的產業項目,主要釀制純高粱白酒,目前年產白酒20000多斤。
2019年,龍王鎮實現了4個貧困村每村建成一個產業園區的目標,培育形成蠶桑、特色種植、中蜂養殖、生態鵝養殖4大產業園區。今年以來,該鎮在緊抓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聯系各經營主體,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各產業園區已經及時復工復產。
“在發展壯大園區同時,不斷培育各類產業大戶,實現園區引領、大戶帶動。同時,各村結合實際,在糯玉米種植、天麻栽培等領域也積極試點推進,有望成為推動群眾增收的新型產業。”龍王鎮鎮長曾科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