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兵 何鑫
梅子鎮位于寧陜縣城西南部,是漢中、安康兩市,寧陜、石泉、佛坪三縣交界之地,引漢濟渭三河口水利樞紐建于境內。全鎮轄3村1社區18個村民小組,共有871戶2455人,建檔立卡貧困戶555戶1621人。
近年來,該鎮一手抓服務(服務引漢濟渭工程),一手抓扶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著力改善基礎條件,大力發展壯大產業建設,昔日貧窮落后的山鄉小鎮煥然一新。
構建新交通網絡
最近,梅子鎮生鳳大橋施工現場一片忙碌。
生鳳大橋是梅子鎮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助力脫貧攻堅的重點建設項目。生鳳村是該縣五個深度貧困村之一,多年來,因為村里不通水泥路,村民們出門只能靠雙腿,種植的天麻、豬苓等中藥材運不出去,外面的商販也進不來,交通成為制約該村發展最主要的因素。
“之前村里沒有一條水泥路,出門就上坡、下坡,實在沒路可走了就走田坎,平時走個親戚光花在腳上的功夫就得大半天,辛辛苦苦種的農副產品運不出去,村民們都叫苦不迭。”該村黨支部書記邱桂芳說。
如今,全村28.4公里的通村路全部硬化成了水泥路,群眾出門不再困難,發展的農副產品也不愁銷路了,甚至到每年的天麻收獲季節,商販開車主動上門收。交通條件的改善,讓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勁頭更足了。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梅子鎮搶抓引漢濟渭建設機遇,以脫貧攻堅統攬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總投資超過2.5億元實施了筒大路“四改三”項目。加大通村水泥路的建設,為安坪、南昌、生鳳3個村新修硬化道路91公里,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在實施內聯的同時,還積極促進外通,投資4700萬元建成了子午河大橋及附屬河堤工程,打通與鄰近佛坪縣的交通瓶頸,實現了寧陜與佛坪兩縣的互聯互通。
打造新集鎮社區
走進梅子集鎮子午社區,一排排五層徽派風格樓房、寬闊平整的街巷、碧綠蒼翠的綠化帶……讓人眼前一亮。
“之前住在山上房子破得很,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搬下來這幾年住進了樓房,生活環境變好了,外出務工也方便了,每年都能掙10來萬元,生活越過越美。”作為首批搬遷戶,社區居民楊正森滿懷欣喜地說。
過去,受條件限制,群眾大多都住在山腰、山頂上,干部群眾辦事、買日用品經常是爬山過河,“望到屋、走到哭”是群眾居住條件的真實寫照。2014年,梅子鎮實施了集鎮遷建項目,在原本只居住了8戶群眾的子午河畔新建了3個移民安置點,集中安置水庫移民132戶,構建出了新集鎮社區的基本框架。隨后,該鎮又大力推進脫貧攻堅移民搬遷工作,先后安置“十二五”搬遷戶173戶、“十三五”搬遷戶42戶,使得集鎮的人口規模達到了347戶1280人。
同時,該鎮大力推進配套設施建設,鎮衛生院、學校、銀行、郵政所等駐鎮站所相繼遷入,2015年成立起了環衛公司,社區工廠建成投產,天眼工程正在加緊建設即將投入使用,一個職能完備、設施齊全、管理有序的現代化移民安置社區初步建成。
勾勒新發展藍圖
“‘山上園區、山下社區、庫周景區’,這是未來梅子的發展思路。”鎮長劉琪說,結合三河口水庫即將蓄水的實情,經過實地調研,該鎮勾勒出了這個發展藍圖。
結合發展思路,梅子鎮布局旅游項目建設,啟動實施了“一廊三園”項目,即環庫旅游走廊和竹園、梅園、茶園的建設。近日,走進梅子鎮安坪村中心組,在梅園建設現場,一株株梅樹苗已經栽植,供游人觀賞梅花行走的棧道也已初步建成。
在園區建設中,該鎮各村克服重重困難,村干部主動擔當作為,建成了省級重點產業園區1個,市級重點產業園區1個,縣級重點產業園區2個。其中生鳳村省級綜合產業園區規劃面積1500畝,目前已建成魔芋300畝,天麻、豬苓200畝,茶園規劃面積1000畝,已栽植“陜茶一號”茶苗40萬株180畝。南昌村女王山市級獼猴桃產業園區規劃面積500畝,已栽植“翠香”獼猴桃325畝。安坪村縣級魔芋產業園規劃面積350畝,2018年已全部完成魔芋栽植。安坪村縣級香椿園區規劃面積200畝,已在上坪、王家灣完成香椿栽植158畝。
同時,積極發展天麻、豬苓、重樓、葛根、冬桃、白芨等特色產業,累積發展天麻292畝、豬苓208畝、葛根60畝、重樓白芨等其他中藥材102畝、冬桃120畝。
有了產業帶動,群眾增收有了穩定支撐。2017年,安坪村在全縣率先整村脫貧,2019年,生鳳和南昌也將實現全村脫貧退出,全鎮貧困發生率從2016年的45%下降到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