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康祥安 歐樹德 王文紅
今年以來,寧陜縣牢固樹立“抓產業就是抓脫貧”的理念,大力實施“十百千”工程,著力下好產業脫貧一盤棋。
該縣充分利用現有技術人才資源,整合專家團隊、技術服務團隊、職業農民志愿服務團隊三支隊伍,組建產業脫貧技術服務110服務體系,深入鎮村田間地頭,針對群眾在板栗、核桃科管及天麻、豬苓、魔芋等產業栽培技術上的難題,進行實地培訓和講解,給貧困戶“點餐服務”,并實行科級領導包片、技術干部包村,對貧困戶進行技術服務。2019年以來,縣級服務專家團隊、技術服務團隊、職業農民志愿服務團隊以整村推進的方式,到鎮、村開展整村推進培訓203場,培訓3845人次,入戶指導2742戶,累計覆蓋7842人次。發放產業脫貧技術服務“110”明白卡5200余份,發放種植、養殖實用技術讀本3800本,發放病蟲害防治宣傳畫16800余份。
該縣建立了產業獎補和金融扶持政策,覆蓋全縣貧困群眾和經營主體,對貧困戶發展產業和農業經營主體產業基地建設、加工營銷能力建設、農產品品牌建設、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產業幫扶帶動等方面進行獎補。2019年到戶種養殖獎補、當年脫貧戶綜合收入獎補、食用菌獎補全部兌付到位。共涉及獎補戶數2431戶8799人,兌付獎補資金824.51715萬元。同時,該縣建立了農業產業保險機制并啟動了農作物風險補償工作。2019年全縣建成市級魔芋繁育示范園2個,發展魔芋2.3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2.5萬畝,蜂蜜產量10萬公斤,較上年同期增長11.23%。
該縣制定出臺了“十百千”工程實施方案,籌集獎金6000余萬元,實現農業產業園區化、特色化、規模化、品牌化、生態化、產業化、社會化發展。與此同時,該縣積極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利用“企業+基地+貧困戶”等合作形式,吸納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聚力“藥、果、菌、畜”主導產業,著力打造5大農業產業示范帶、壯大10個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100個農業產業園區、培育1000戶產業示范戶,大力實施產業振興“十百千”工程。培育了纖纖魔芋、綠寶有機大米、秦智核桃油、梨子園蜂蜜等一批龍頭企業,培育產業示范戶871戶。全縣新建核桃園7200畝,低產改造10200畝,林特園豐產管理6.5萬畝;發展食用菌960萬袋;新種植天麻、豬苓180萬窩、95萬窩;新增中蜂6000箱、林麝210只、梅花鹿120頭。覆蓋貧困戶3058戶,9628人。初步形成了全縣有特色、各鎮有亮點、每村有園區、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帶動的產業發展格局。
該縣完善經營主體帶貧益貧機制,由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目前,全縣形成龍頭企業12家、農民合作社285個、家庭農場45個、集體經濟組織71個、市場主體336個,帶動全縣2838戶貧困戶8507人發展產業。截至9月底,全縣71個村開展村集體經濟組織分紅金額133萬余元,惠及貧困戶6080戶,戶均增收210余元。帶動農戶發展香菇袋料90萬袋,已產鮮菇90萬公斤,產值405萬元,總利潤135萬元,帶動30戶貧困戶人均增收2000元,農戶正在著手準備80萬袋反季節香菇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