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楊卓)7月29日,寧陜縣廣貨街鎮農特產品商會綠源土特產商會成立。商會由當地農民自愿參加,他們抱團合作、統一標準、統一營銷,讓當地優質農產品由過去分散零銷轉向組團闖市場。
近年來,距離西安一小時車程的廣貨街鎮,靠著便捷的交通優勢和良好的資源優勢,旅游市場十分火爆,夏日里每天接待關中千余名游客。當地群眾紛紛在自家門口開起了土特產店,臘肉、土雞、冷水魚、香菇、木耳、天麻、山竹筍以及時令蔬菜等自家生產的農副產品受到關中游客青睞,“后背廂經濟”現象明顯。廣貨街鎮現有土特產商戶60余家,年銷售臘肉200余噸,香菇木耳等約170余噸,是當地群眾增收的主要項目。
隨著該鎮旅游市場越來越旺,土特產品單一、總量不足、產品質量良莠不齊、銷售標準不統一、品牌意識不強等“小農經濟”意識下的市場混亂等問題逐步凸顯。為破除農特產品管理難度大、銷售難等問題,廣貨街鎮積極嘗試農特產品銷售新渠道、新模式,緊抓鄉村振興機遇,組織指導當地農民成立農特產品商會,商會的組織經營形式改變了農副產品銷售小、亂、散的現狀,加快了農副產品專業化、規;a業化發展的步伐。
副鎮長夏木春介紹,廣貨街鎮的農特產品在關中游客中有很大的的知名度和市場,但是過去由于缺乏統一規范,一些群眾商業自律意識差,以劣充優、以次充好、惡意壓價銷售等現象時有發生,影響了廣貨街鎮的旅游形象。農特產品商會實行商會對商戶的規范管理,用行規約束行為,實行“劣幣”退出機制,樹立商會誠信品牌。“抱團發展”的模式加快了廣貨街鎮農副產品規模化、品牌化的長效發展,激勵了更多的人參與到農村產業發展中。
為推動商會健康發展,該鎮健全和完善激勵機制,出臺了農副產品生產銷售產業發展獎勵辦法,對誠信商戶、電商先進單位、創新經營戶進行表彰獎勵。同時,積極推進品牌建設,統一注冊商標品牌,對品牌質量進行日常監管,以使本地農特優產品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