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寧陜,山漸綠,花漸開,草漸起,河漸醒,一幅“春風吹至處,草木自葳蕤”景象,而全縣的產業發展亦如這遮掩不住的滿眼春色,生機勃發,活力無限。
建設農業園區推動鄉村振興
圍繞2019年整縣脫貧摘帽目標,縣政府縣長鄭紅丹要求農林職責部門和各鎮“以農業園區為抓手,打好產業春季攻勢戰,做強林果、藥菌、畜牧、有機種植四大產業,推動鄉村振興。”
為抓好農業園區建設,寧陜縣印發了農業園區建設實施方案,制定了2019年第一批農業園區基礎設施和產業配套項目資金需求計劃。對當前可以啟動的62個園區、所需基礎設施和產業配套項目資金6069萬元,全部按照《寧陜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管理辦法(暫行)》使用。基礎設施配套項目資金由各鎮負責實施,所形成的資產歸園區所在地的村集體所有,由園區經營主體負責日常管護和使用;產業發展項目資金由各鎮負責監管,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負責實施;園區基礎設施項目由各鎮按照會議確定的內容,逐園區細化落地,形成項目建設清單報縣財政局備案并進行最高限價審核;產業發展項目所需的種苗分別由縣農水局、林業局、供銷社等單位提供統一的質量技術標準價格和三家以上的供應商,并由各鎮負責統一審核后,原則上由園區經營主體自行采購。
縣委、縣政府的重視,有力推動了農業園區的迅速發展。目前,已培育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11家、其中市級以上9家;全縣認定各類現代農業園區40個、其中省級以上1個、市級以上19個。
實行抓點示范搶抓時間節令
分管脫貧攻堅工作的縣委副書記陳永樂高度重視春季產業發展,要求各鎮“要增強工作責任,樹立比學趕超意識,搶抓時間節令,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全力抓好產業扶貧。”
作為脫貧攻堅一線的鎮村干部,對“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入春以來,全縣11個鎮、71個村(社區)干部群眾不等不靠,迅速投入到春耕生產中。在支部引領,因村制宜,領導抓點,示范帶動下,產業發展勢頭強盛。梅子鎮建設450畝優質茶園、500畝香椿園,種植獼猴桃300畝;筒車灣鎮發展20畝羊肚菌,種植魔芋400畝;江口鎮獼猴桃建園200畝,魔芋種植600畝;皇冠鎮發展洋姜260畝、新增中蜂200箱、香椿100畝;城關鎮種植黃金木耳40畝,發展天麻300畝、白芨150畝,新增林麝200頭;金川鎮新栽核桃1000畝,板栗科管1.5萬畝,養豬1155頭、羊805只、雞12004只;四畝地、廣貨街、新場、龍王、太山廟鎮也緊抓時節,鎮村合力推進產業脫貧工作。
縣鎮村領導帶頭抓點,農業產業部門精心組織,寧陜產業脫貧春季攻勢成效明顯。截至3月底,全縣新發展天麻180萬窩、豬苓90萬窩,其他藥材1100余畝;發展食用菌380萬袋;新建核桃園4200畝,栽植獼猴桃300余畝,完成經濟林特園豐產管理5萬畝。“我們將統籌推進產業振興‘十百千’工程,落實責任發展農業園區,用心用力培育農業經營主體,開動腦筋提高帶貧益貧成效,全面覆蓋抓好產業技術服務指導,真情幫扶解決鎮村發展產業中遇到的技術難題,集聚全局之力打好產業脫貧戰,為實現脫貧目標、推動鄉村振興、建設美麗富裕新寧陜做出部門最大的貢獻。”談到今年的產業脫貧,我縣農業農村和水利局黨委書記張志清擲地有聲地說。
落實“十百千”工程推進產業扶貧
圍繞產業脫貧,分管農業工作的縣政府副縣長胡學軍要求各鎮“要樹立抓產業的信心和決心,聚焦規模生產,迅速落實‘十百千’工程。”為統籌推進“十百千”工程,縣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對全縣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摸底,制定了春季產業發展計劃,建立了產業臺賬,開展了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縣產業辦要求各鎮精準聚焦產業扶貧,做到產業扶貧到戶全覆蓋;要培育新型主體,強化帶貧益貧成效,按照省級農業園區帶動貧困戶120戶以上,市級園區、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60戶以上,縣級園區帶動貧困戶30戶以上,縣級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帶動10戶以上,職業農民帶動貧困戶5戶以上的要求,全面落實好帶貧職責;要防控風險,最大程度發揮資金效用,督促各經營主體完善減貧帶貧機制,建立帶貧益貧臺賬。加強苗木籽種質量管理,避免種苗質量風險;做到一個園區有一名技術指導員,繼續加強非洲豬瘟防控落實相關措施,確保畜禽產業項目健康發展。作為產業扶貧的職責部門,縣農業農村和水利局抓住春耕生產關鍵時機,由農業科技服務中心組織產業技術服務隊深入鎮村開展技術培訓,做好產業技術服務指導。
截至3月底,農業科技服務中心深入廣貨街、太山廟、新場、梅子4鎮開展了板栗、核桃、魔芋、獼猴桃、花椒、黃花菜等種養殖方面的科管、栽種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5場次,培訓120人,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23人。全縣共開展林果、藥菌、養殖、種植技術培訓52場次,培訓1441人。3月26日,安康市旬陽縣組織甘溪、小河、棕溪等18個鎮的養蜂專業初級職業農民、部分脫貧村的養蜂大戶和第一書記90余人,來到寧陜縣舉辦了2018—2019級初級職業農民養蜂專業交流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