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通訊員 譚海波 何源)新年伊始,車輛在蒲河沿線行駛,蒲河水波蕩漾,兩岸皆生寒樹,遠山積雪未融,人勤春來早,遠遠可以看見村民正在田地里忙碌,寒冬尚未離開,寧陜縣四畝地鎮的春天已經來到。
來到四畝地鎮政府大院,鎮政府的在崗干部并不多,詢問之下,才知道大多干部都進村入戶了。四畝地鎮黨委副書記彭超告訴記者,收假上班以來,四畝地鎮主要領導、駐村干部們抓緊時間入戶走訪,宣傳脫貧攻堅、掃黑除惡等政策,了解群眾新年新打算。
“這兩天,安康高新區管委會在四畝地鎮舉行用工招聘會,昨天在柴家關村舉辦了一場現場招聘會,今天在四畝地村繼續。”彭超介紹。此次招聘會提供的崗位是安康高新區認真篩選的優質企業,涉及酒店服務、電子產品加工、工藝制造等9300余個崗位。“群眾反響很熱烈,僅昨天在柴家關村就有50人登記了用工意向。”彭超說。
“70多箱‘棒棒蜂’,100畝板栗,幾十斤天麻,剛剛把180斤洋芋種下去,還栽了豬苓。”來到柴家關村的貧困戶張安禮家中時,他剛從地里回來,問起今年的產業,他一一細數著。年節里總要走親訪友,他便趁著天氣晴朗又空閑的時間去把土豆種下。2017年,張安禮家脫了貧,又經過這兩年的不斷努力,張安禮的產業已經初見規模。
“希望今年天氣能好,別再像去年的‘倒春寒’一樣了。”張安禮笑著說到,希望一年風調雨順,這也是這樣一個普通農民最樸實的愿望了。
從蒲河上懸著的吊橋過河,大片平整的土地沿河岸鋪展開來,板栗樹整齊列隊,這是四畝地鎮欣向榮中藥材種植示范園區。現在還沒有早春的影子,但土地邊已經有工人在忙碌。綠油油的竹子被鋸成了兩米左右的一段段,工人用電鉆給每一根竹子打上孔,依次堆放到一邊。
“這是準備種瓜蔞,要用竹竿搭架子。”欣向榮示范園區的負責人譚英介紹。瓜蔞是一種多年生攀緣型草本植物,其果實、果皮、果仁(籽)、根莖均為上好的中藥材,這也是今年種植園區的主要作物。在鎮村的支持下,種植園區在年前流轉了四畝地村到柴家關村的200畝土地,與河北安國藥廠簽約種植藥用作物,除了瓜蔞之外,他們還準備種植菖蒲等作物。
“我是住在這附近的,我家的土地流轉了兩到三畝在園區,一年350元錢一畝,這兩天在這里干活。”張正林是四畝地村的貧困戶,現在在欣向榮中藥材種植示范園區務工,這里距離家近,又是本村的產業,園區招工的時期,附近的村民基本都會來園區務工。
蒲河岸邊土地豐茂,四畝地鎮各級干部對園區的發展很有信心。加上去年建設的園區,今年四畝地鎮還要新建包括欣向榮在內的三個園區,按照“41441”三年產業發展目標,真正向著“村村有園區,戶戶有產業”方向不斷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