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譚海波 何源 記者 王永鋒
“辣子紅了!新場的辣子紅了!”日前,望著地里已經泛紅的辣椒,寧陜縣新場鎮新場村第一書記陳苗既激動又興奮,懸在他心里的一塊石頭終于落地了。
發展辣椒產業讓陳苗“紅”了,由于工作突出,他被評為安康市脫貧攻堅優秀黨員;新場村“紅”了,周邊鎮的村子紛紛前來“取經”;新場鎮也“紅”了,鎮長王東在全縣產業現場會上介紹“辣子經”,鎮安縣、漢濱區等縣區還慕名前來考察參觀。
“紅”是“紅”了,但鎮村干部的壓力也隨之增加了。
地處秦嶺深處的新場鎮,屬于高寒邊遠山區,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經濟基礎十分薄弱。群眾的收入來源主要靠中蜂養殖和采收中藥材。前幾年因西成高鐵建設大軍的進駐,新場鎮著實紅火了幾年,但隨著西成高鐵的建成通車,新場鎮的發展又回到了以前的狀態。
“新場鎮原本平地就多,加上西成高鐵竣工復墾的土地,平地面積又有所增加。”王東說,平地雖多,但種植玉米、黃豆等傳統作物效益低,很多土地荒蕪閑置。鎮上一直想找一個脫貧的長遠產業,把這些土地資源利用起來。
在多方調研后,新場鎮動員曾在西成高鐵務工脫貧的新場村村民劉海峰,牽頭成立了新場鎮寶峰種養專業合作社,發展生豬養殖。但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也帶來了新的問題,豬的糞便無法進行環保處理。合作社便考慮發展種植業,將豬的糞便作為肥料循環利用。
經過多方聯系,劉海峰對接上了重慶鴻萊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經過多次洽談,雙方簽訂了技術服務和產品定價回購合同,從2018年起在新場鎮發展辣椒產業,按每畝2000至3000公斤的產量計算,每年每畝可為種植戶帶來3000元至5000元的收益。
“準備種辣子時,我們走訪了每一戶群眾,介紹辣子產業發展前景。剛開始一些農戶尤其是貧困戶都不太敢種植,但是經我們作工作,還是有不少農戶入了股。”陳苗說,從選址到與貧困戶對接,從建大棚到育苗,他都懸著一顆心,盡管前期做了多次調研,但想到全村貧困戶的產業都壓在這辣子上,不由得讓人擔心。
王東介紹,這次他們用了縣上40萬元的扶持資金,結合農村“三變”改革,其中30萬元入股合作社建設大棚等。為了防范風險,他們預留了10萬元投入商業保險。
新場村貧困戶劉文學表示,看到辣子長得這么好,大家心里都很高興,當初沒有種的貧困戶現在都后悔了。
“我相信辣椒產業會發展得越來越好,群眾的日子會越來越紅火。”新場村黨支部書記王富春高興地說,全村現在共種植辣椒830畝,共有84戶農戶參與辣椒種植,其中貧困戶32戶。
“現在,新場鎮共有辣椒育苗大棚20個,全鎮種植辣椒1080畝,實現人均一畝、戶均三畝,直接帶動貧困戶80戶。”王東說,辣椒產業還輻射周邊四畝地、龍王等四個鎮種植520畝,帶動貧困戶372戶。下一步,重慶鴻萊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還將延伸產業鏈,計劃投資3000余萬元在新場鎮建設加工廠,主要加工干椒、香菇辣椒醬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