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譚海波 李兵)9月15日,寧陜縣農林特產品首個縣域外線下銷售平臺——消費扶貧金壇總店(茅山竹海直營店)在金壇區揭牌,這標志著該縣消費扶貧工程正式啟動。
位于秦嶺南麓腹地寧陜縣,總面積3678平方公里,境內海拔跨度500-3000米,年均氣溫12.3度,林地面積多達48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0.2%,是南水北調的重要水源涵養地。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加權平均含量為2.69%,無工業化污染,特別適宜野生植物和高品質林下產品生長。寧陜野生竹筍、板栗品質純凈口感細膩馨香,是山珍佳品。寧陜香菇、黑木耳、牛肝菌、白靈菇、天麻等選用天然優質林木樹枝梢頭做培育基料,不添加任何化學物品,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秦南菌業出品的牛肝菌、白靈菇獲無公害產品認證,寧陜香菇、豬苓、天麻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近年來,寧陜縣把發展農林特色產業作為貧困群眾的脫貧的重要舉措來抓,出臺獎勵辦法、強化技術指導和培訓,全縣形成了以林果、藥菌、特色養殖、有機種植為主的特色產業,核桃、板栗、有機雜糧、天麻、袋料食用菌等規模都很大。
為解決農林產品銷售問題,寧陜縣立足生態資源優勢,依托農副產品加工企業,選擇品質好、社會認知度高的農副產品,優化包裝設計,統一包裝為寧陜扶貧特產系列產品,統一使用以工商注冊的“寧陜山珍”公共品牌、增貼“寧陜扶貧特產”表示,對SC產品增貼寧陜縣溯源產品表示和產品質量保險標識,形成寧陜扶貧特產“一商標三標識”的統一標準化外觀識別體系。嚴把扶貧產品的質量關,積極申報產品質量認證、地理標識認證,探索建立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導入環境感知數據、實時視頻,讓寧陜扶貧產品成為優質產品的代名詞。
通過政府引導、招商引資,支持龍頭企業,打造“一個中心、兩條戰線、五大平臺、百家網店的”營銷網絡。建立寧陜電商消費扶貧產品集散中心,建成寧陜電商扶貧產品物流倉儲中心,作為扶貧特產唯一入口,對扶貧特產的質量進行統一源頭管控,實現線上線下雙渠道運營。依托“一戶一碼”大數據體整合現有企業、合作社產品,對接現有電子商務平臺,開展企業個人網店、網上產品銷售,現場活動直播銷售等方式鋪開線上銷售。在旅游重要景區景點發展100個銷售網店,設立扶貧產品愛心專柜,通過掃碼直接購買扶貧戶產品,建立起消費者與貧困戶之間的聯系。
據寧陜縣供銷社主任馬玉平介紹,寧陜縣還將依托幫扶部門,分別在北京、西安、金壇、膠州、安康搭建五個銷售平臺,與當地的專柜、批發市場、學校軍隊銷售渠道進行對接,在通過電商銷售的同時,建立線下的實體店,通過線上線下的營銷體系,暢通寧陜農林產品的銷售網絡,壯大寧陜農林產品的消費群體,通過消費帶動產業發展。
據悉,去年7月,金壇區與寧陜縣結對開展協作幫扶,雙方簽署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扶貧協作和經濟合作協議》。合作以來,雙方積極推動協議落地,兩地開展交流互達6批次,編制了扶貧協作與經濟合作重點項目19個、總投資101488萬元,已下達蘇陜扶貧協作項目資金510萬元。開展勞務協作,組織勞動力到金壇9家企業就業。開展多方互動,寧陜縣工商聯、婦聯等群團組織分別開展交流活動,組織寧陜金壇“微心愿”等捐資助活動,資助學生80余名。
據了解,“消費扶貧”是扶貧的一種創新模式,指通過建立銷售平臺,以鼓勵社會大眾積極消費貧困地區優質農產品為主要途徑,拉動貧困地區經營優質農產品,以提高貧困群體生產生活條件為主要目的的一種扶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