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正斌 鄒詩亮)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寧陜太山廟鎮始終把就業扶貧作為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的重點,不斷加強就業扶持政策宣傳,強化就業技能培訓,大力實施能人帶動、崗位開發,勞務輸出等有效措施,就業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培訓學習強技能
“不學一門技術,出去打工只能流辛苦汗掙辛苦錢,學好技術脫貧才有盼頭。”來自龍鳳村的楊宗琴對技能培訓感受深切。她參加的培訓班講授的技術是足療保健,經過12天的培訓,她取得了合格證,學校聯系陜西遠元集團安排她上班,第一個月收入保底3500元。據校長賴老師介紹,學校通過和外地企業合作,采用訂單式培養的方法,不僅讓勞務輸出方向更精準,同時也有效保障了培訓班學員的就業率。
該鎮根據村情、民情,分批次、分類別實施培訓計劃,對有發展產業意愿和能力的農戶,就近就地實施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把技術送到家,為農戶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針對農村婦女,依托縣職業技術培訓學校,開展月嫂、家政、電腦技術免費培訓,擴大婦女就業面。
勞務對接拓新路
油房村的朱清元、肖則琴夫婦以前一直想外出打工,但是從未出過遠門的他一直擔心工資收入問題和安全問題,村干部告訴他縣上正在舉辦扶貧招聘會。經鎮政府組織,他和村里的部分貧困戶一起參加了招聘會,經過詳細地詢問與對比,他與青島膠州的金紅葉紙杯公司簽約,現在月收入均在6000元以上。“以前怕上當受騙,又怕企業拖欠工資,這次有政府搭橋,來的都是正規企業,我覺得心里踏實。”肖則琴說。
該鎮把“輸出一人,致富一戶,帶動一片”作為精準扶貧工作的出發點,以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主要對象,通過發布信息,搭建招聘平臺,開展技能培訓,助推就業脫貧。利用勞務精準扶貧定點對接,把招聘信息及時告知需要的群眾,定期張貼招聘信息,把崗位送到貧困戶家門口。
公崗安置穩增收
雙建村的張清虎肢體三級殘疾,由于身體原因外出務工困難,收入基本靠務農,經濟負擔重?紤]到其實際困難,根據其勞動力情況,村上將其聘用為雙建村村級衛生保潔員,負責雙建街道附近的環境衛生管護,月工資補貼600元。“在家門口就業,還能照顧家里的莊稼,雖然臟點、累點,擔心里舒坦”張清虎說。
該鎮把公崗安置作為解決農村“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等“三無人員”的就抓手,積極向縣主管部門爭取特設公益性崗位16個,護河員15個,生態護林員92個,用于“三無人員”的就業問題,有效解決了部分貧困戶的收入問題,為脫貧攻堅打下堅實基礎。
截至目前,該鎮貧困勞動力通過生態護林員安置92人,特設公益性崗位安置貧困勞動力16人,水利護河員安置貧困勞動力13人,貧困勞動力勞務輸出實現穩定就業96人,2018年新扶持貧困勞動力創業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