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孫詩漫 嚴杏棋
命運坎坷,對生活依然滿腔熱忱;身體殘缺,卻在荊棘中闖出一片新天地。在嵐皋縣民主鎮先進村,今年41歲的曾昌佩用20年的光陰書寫了一段殘疾少年化身創業先鋒的非凡人生。
初秋的先進村,暑氣未消。趁著早上天氣涼爽,曾昌佩在自家的養殖場里忙碌著,動作熟練看不出異樣。當他脫下腳上的鞋時,才能發現他雙腳的殘缺。
兒時不慎造成腳趾壞死,盡管通過手術保住了雙腳,但終身行動障礙讓這個貧寒少年陷入自卑。“那時我才14歲,心里面很痛苦,因為身體上有殘缺,所以思想上對任何事物的看法都比較沮喪,上學也沒有興趣,于是就輟學了。”
在家休養了幾年后,曾昌佩便跟著親戚先后去了浙江、廣東、河北打工。但考慮到父母年紀大了,在家無人照顧,2019年他便帶著自己的全部積蓄回到家鄉,成立了嵐皋縣民主鎮曾昌佩養殖家庭農場。
家庭農場成立之初,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場地和技術。與家人商量后,他拆除祖宅建廠房;主動上網查資料,自學動物防疫知識、研發糞污循環系統,從最初4頭仔豬起步,如今已建成標準化養殖基地。
“廠房大概有10多間,700多平方米,當時家人聽到我有養殖想法也是非常支持的。現在年出欄生豬有200頭左右,年收入可達10萬元。”曾昌佩說道。
2019年至2021年,作為村級殘疾人專職委員的曾昌佩,建立了47名殘障人士動態檔案,累計協助辦理補助申領83人次。2021年,經23名老黨員聯名推薦,曾昌佩加入中國共產黨,后又牽頭組建了“黨員助殘服務隊”,創新開展紅色代辦、無障礙改造等民生服務,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我在外面那些年也遇到過很多殘疾人,心疼他們也感同身受。經常安慰幫助他們,殘疾了其實沒關系,就坦然接受,勇敢面對自己,這樣內心就強大了,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心態也會好起來。”曾昌佩說。
十年磨礪,讓當年蜷縮在陰影中的少年,成長為能從容應對生活的強者。如今家人陪伴在旁,事業發展勢頭良好。“我計劃在縣城開一家賣肉夾饃的早餐店,豬的數量再擴充一點,養到500頭左右,帶動周邊村民鄰居一起致富。”談及未來,曾昌佩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