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周長林
在嵐皋縣海拔1200米的云霧深處,28歲的農民趙章新用一雙布滿老繭的手,將“土疙瘩”魔芋種成了“金疙瘩”。他放棄城市高薪工作,帶著積蓄返鄉創業,帶領鄉親們蹚出一條“林下種魔芋、科技促增收”的致富新路,生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扎根鄉土、奉獻擔當的奮斗情懷。
2012年,高中畢業的趙章新背上行囊遠赴西安,成為一名電梯安裝工人。8年間,他穿梭于城市高樓,用汗水攢下幾十萬元積蓄。2020年,一次偶然的契機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工友對他從家鄉帶來的魔芋豆腐贊不絕口。“家鄉的魔芋這么好,為什么不能帶著鄉親一起種?”懷揣著對土地的眷戀,他毅然放棄城市生活,帶著全部積蓄回到堰門鎮進步村,在海拔1200米的荒坡上扎下了根。
趙章新深知,嵐皋傳統花魔芋品種退化嚴重,60%種子依賴外調。他跑遍湖北、云南等魔芋主產區,引進“清江花魔芋”“致優1號”等新品種,在縣農技站支持下開展對比試驗。白天蹲守試驗田記錄數據,夜晚挑燈研讀《魔芋組培技術》,他用兩年時間篩選出膨大系數高、抗病性強的“清江花魔芋”,破解了種源“卡脖子”難題。2023年,他牽頭建設的500畝林下魔芋示范基地通過省級驗收,種苗成活率達98%,畝產突破3000公斤。
“一人富不算富,帶著鄉親一起富才算本事。”趙章新將試驗成功的種苗免費發放給脫貧戶,手把手傳授林下種植、病害防治技術,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帶動周邊6個村發展魔芋種植2000余畝,戶均年增收1.2萬元,并與成都、武漢等地企業簽訂長期供貨協議,讓深山魔芋走進大城市商超。
如今的趙章新,既是縣里公認的“魔芋種植狀元”,更是鄉親們信賴的“土專家”。他牽頭成立魔芋產業協會,定期舉辦技術培訓會。站在新擴建的組培育苗車間前,他目光堅定:“今年要建設千噸級魔芋精粉加工廠,把‘巴山魔芋’打造成國家地理標志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