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馬洪玉 王舒
近年來,嵐皋縣以黨建為針、網格為線,將縣內24個社區網格黨支部嵌入“組織同建、陣地同管、要事同辦、環境同治、效果同評”的“五同”治理體系,聯動95家共駐共建單位、225名網格員,疏通民生“毛細血管”。
“剛才我們接到2506業主的電話,說他冬天的烤火爐子有問題,就請張師傅跟我一起去看看,檢查一下到底是啥故障。”初春的秦巴山區乍暖還寒,嵐皋縣城關鎮號房灣社區龍安佳苑搬遷安置小區的網格員姚祥文和小區物業電工張玉庚早早就忙碌起來。
經過半小時檢修,烤火爐的線路故障順利排除。據悉,2506業主柳先生今年68歲,因腿腳行動不便,加之兒子常年在外務工,被列為網格“重點關照對象”,平日里網格員姚祥文就經常打電話或者主動上門詢問關心老人生活。
“網格員天天跟業主、老百姓打交道,像屋里燈、水電、燃氣、管道出現問題,他得知以后,給物業一反映,物業公司就積極地給我們服務維修,很接地氣。”柳先生說。
姚祥文介紹,龍安佳苑小區住著824戶搬遷群眾,60歲以上老人占比達30%。網格黨支部成立后,12名網格員建立起“需求收集—聯席會商—精準派單”閉環機制,讓服務更精細,群眾更滿意。
“通過我們12位網格員下沉到各個網格,了解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回來以后物業公司、業委會、駐村(社區)工作隊、共駐共建單位一起將收集回來的社情民意進行整理,在會上商討怎么來解決,能出錢的出錢,能出力的出力,及時解決群眾的需求。”龍安佳苑網格黨支部書記江兵說。
位于城關鎮西坡社區的堰溪溝橋因年久失修,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曾是居民們的“心病”。網格員宋秋香走訪發現后,通過“社區吹哨、部門報到”機制,縣交通運輸局投入專項資金實施改造。
“在2024年西坡社區共駐共建聯席會上,交通運輸局作為共駐共建單位之一,認領了西坡社區老年大學便民橋維修的任務清單,在確保工程質量達標的情況下,經過一個月施工,于當年10月底交付使用,為群眾出行提供了便利和安全保障。”縣交通運輸局公路建設辦副主任潘小東說。
如今寬6米、長15米的新橋護欄堅固、橋面平整,成了群眾出行的“安心橋”。
按照“就近管理、就近活動、就近聯系”原則,嵐皋縣以300—500戶居民為標準把6個城市社區劃分為24個網格,成立網格黨支部,實行“1+3+平急轉換”工作制度,225名網格員按照居住區域納入網格黨支部管理,細化職責任務。2024年以來,累計召開群眾會、院落會150余場次,為民辦實事80余件,排查化解安全風險隱患186個,調處化解矛盾糾紛128件,關愛“三類兒童”1275名,組織健康問診、綠化美化、愛心活動90余次,真正做到以“微治理”托起“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