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麗 羅少杭
在嵐皋縣民主鎮田灣村,有這樣一位女能人,她懷揣著帶領鄉親致富的夢想,在發展手工苕糖產業中全方位開啟“兜底式”服務,讓村民吃下“定心丸”,為鄉村振興鋪就“甜蜜路”。她就是縣人大代表、民主鎮手工苕糖協會會長、田灣村婦聯主任周學蓮。
2月28日,筆者在田灣村村口的“非遺特產市集匯”展廳見到了正在賣手工苕糖的周學蓮,她一邊耐心地向顧客介紹產品,一邊打開包裝袋讓顧客品嘗。
“我今天下午要去云南打工,特意過來買一點苕糖,這是我們嵐皋的特產,帶過去給朋友嘗嘗。”民主鎮先進村村民包常勝說。
周學蓮介紹,展廳里的產品都是分批送到省上相關部門進行“零添加”認證檢測過的,到這兒來買苕糖的都是回頭客,也有慕名而來的,他們要的就是濃濃的兒時記憶。
“我自家開了個小賣部,從2018年起我就在農戶手中零零散散地收購苕糖放在小賣部賣,當時大概賣了有萬把斤,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23年,那一年賣了大概3萬斤左右。”周學蓮回憶。
面對良好的發展趨勢,周學蓮積極發揮人大代表作用,向民主鎮建議把手工苕糖作為田灣村的主導產業來發展。通過多次與鎮、村、包掛部門座談、入戶走訪,商定了手工苕糖作坊改造升級方案、規范了制作流程,實行統一管理,讓一切變得有章可循。
“制作苕糖不是簡單的熬糖、加料、攪拌那么幾個步驟,中間的每一個細節把握不好尺度,出現了問題,產品的口感都是不一樣的。”周學蓮很有經驗。
優質的產品源于對細節的極致把控。為此,周學蓮自掏腰包聘請了老師傅挨家挨戶送技術,統一購買紅薯、芝麻、花生等原材料送上門,待農戶制作出苕糖后,再統一收購、銷售,徹底讓村民消除后顧之憂。
身為田灣村婦聯主任,周學蓮還時常走村入戶,鼓勵婦女積極投身到產業建設中去,讓廣大婦女在干事創業中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周主任給我們搭起了這個臺子,找師傅手把手地教我們,又幫我們銷售,要是沒有她的話,我是沒有勇氣干這個事的。去年大概收入11萬元,除開成本,凈賺兩三萬元是有的,還順帶把家里的老小都照顧到了。”民主鎮田灣村四組村民陳洪清說。
然而有一些農戶生產的苕糖品質總是不過關,周學蓮勉強收購一次后,就不再收購該農戶不合格的產品,也不允許他們打著“無瑕河”的商標向外兜售此類產品,為此得罪了不少親朋好友。而收購來的劣質、次等產品,周學蓮從不向外出售,初步統計虧損近10萬元。
“其實我心里也很愧疚,畢竟做苕糖還是要花費大量時間、金錢和精力的。但是我們搞這個事情,就要把它做好,不能為了小部分農戶的利益,欺騙廣大消費者,從而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做生意嘛有舍才有得,我相信我們會把‘無瑕河’苕糖這個品牌做得更強更大。”周學蓮說。
在周學蓮的帶領下,2024年,田灣村手工苕糖產量達到了20萬斤,產值約800萬元。該村一半的村民都參與到手工苕糖的產業鏈中,人均增收約5000元。
“她就是熬更守夜、起早貪黑地到外頭跑銷路、屋里發訂單,才把我們這個產業做得有聲有色。”民主鎮田灣村黨支部書記葉永慶說。
嘗到甜頭的村民,今年更是信心倍增。不少村民正月初就開始忙活起來,平整地塊、儲備紅薯種薯和柴火,為下半年熬制苕糖做準備。
“今年我計劃用將近600斤苕種育苗,到了下半年能收一萬三千斤左右的紅苕,熬制1萬斤糖,比去年多3千斤。”陳洪清說。
村民發展苕糖產業的熱情越來越高,市場正在慢慢達到飽和狀態,如何讓這個傳統土特產兼具懷舊情懷又能滿足現代消費需求,周學蓮認為改革創新勢在必行。
“今年我們打算增加幾個品種,也會對包裝進行改良,做成開袋即食的小包裝,或者做成棒棒糖式的,來滿足不同的消費者群體。同時,我還想尋求合作伙伴,能擁有脫糖處理技術,把我們‘無瑕河’的手工苕糖推向更廣闊的市場。”周學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