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易倫周 龔太華
地地道道農民出身的張由銀,在嵐皋縣南宮山鎮天池村生活了幾十年,天天守著祖祖輩輩留下來的黃土地,也沒守出個金屋滿堂,每年除了收回一堆玉米棒子和馬鈴薯,再也沒變現的家什。打工潮席卷農村時,勤勞的他決定外出闖蕩一番,在外地煤礦下井口、鉆炮眼,奮斗了好幾年,辛辛苦苦攢了點積蓄。打工這幾年,家鄉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農村改革如火如荼進行著,各種產業如雨后春筍般興起,他想老家有這么廣闊的土地,為何不充分利用呢?他決定逃出工地、逃回農村,2013年他滿載著理想,懷揣著壯志回家鄉了。
回到農村的他積極參加農村試點改革,學習各類農村發展政策,尋覓發展項目。2014年9月,村主任王澤庚組織10余戶有頭腦有闖勁的年輕人到周至縣參觀獼猴桃產業,這一次的參觀學習,讓他耳目一新,深受啟發,決定在老家發展種植業。他回來后與村民協商,開始流轉土地種植獼猴桃。為解決種植技術難題,他四處求學,多次尋求縣級部門支持,2015年底,得到縣農業主管部門及技術專家的大力支持,協助解決種植技術難題,并確定以他的基地為試點在全縣發展獼猴桃產業,這讓他看到了希望,鼓足了干勁。
在他的感染下,閑置的土地被村民充分利用起來,種上了獼猴桃,屋前房后也種滿各類作物,帶動了庭院經濟發展,全村大片大片的種植形成了獼猴桃園區,他義務為村民傳授種植技術,幫忙銷售果實,無意中他成了全村獼猴桃種植領頭人,當上了領頭雁。2017年以來,在他的帶領下成立了嵐皋縣南宮山鎮天池村生態獼猴桃種植家庭農場,流轉土地200畝,與村股份經濟合作共建154畝,農場總面積達到354畝。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方式帶動周邊農戶68戶,其中建檔立卡戶43戶138人,一般戶25戶43人。他支付土地流轉費40余萬元,解決村民勞務用工,發放工資150萬元,有效帶動周邊農戶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
獼猴桃產業種植在天池村成功了,張由銀創辦的南宮山鎮天池村生態獼猴桃種植家庭農場被評定為:縣級示范家庭農場、市級示范家庭農場、省級示范農場,個人也榮獲嵐皋縣第一屆“十佳職業農民”表彰。
從一戶種植到全村種植,從土地流轉到碩果累累,在別人眼里他是成功人士,殊不知成功的背后他付出了多少常人不知的汗水和淚水,白天頂著烈日辛勤勞作,晚上他還要擎燈學習,查資料、看視頻,有時熬夜到天亮。他勤于學習,經常擠出時間參加中組部、農業農村部農村實用人才、省級農業職業經理人、市縣高素質農民培訓等農民教育專題培訓班。在不懈的努力下,他獲得了陜西省高級職業農民資格認定,成了名副其實的高素質農民。2020年,全體村民選他為村主任,成了名副其實的領頭人,他帶領農戶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讓產業增收的干勁更大了。2021年,在第二屆安康市獼猴桃品鑒會上他的“翠香果”獲得銀果獎。2022年,他被縣農業農村局授予“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稱號,2023年,又被聘為南宮山片區獼猴桃種植技術員。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這是他當村主任后經常說的一句話,他將個人發展和全村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大家的事就是他的事,他正在努力創造一片新天地。張由銀堅信在全體村民勤懇的勞作下,天池村的獼猴桃會越來越好,收入會越來越高,人們生活的幸福感會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