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弛 肖葉子 楊敏麗 張若男
眼下正值春茶采摘時節,在嵐皋縣的各大茶葉園區,茶農們正搶抓農時采摘2023年的第一波春茶。
好山育好茶,好茶富農家。清晨,走進南宮山鎮桂花茶葉園區,一排排錯落有致的茶樹沐風呈秀,茶葉碧綠蔥翠,嫩芽嬌翠欲滴。附近村民正搶抓時機,小心翼翼采摘第一捧新芽。
“春茶采摘相當嚴格,只能采茶葉芽頭,不能帶大葉子。采摘不能用指甲掐,是用大拇指、食指去摘。”茶農王國蓮一邊采摘一邊介紹說。
據了解,該茶葉園區由嵐皋縣硒博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于2019年,總面積達600余畝,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讓村民們參與到茶葉種植的產業鏈中,去年一年帶動附近村民60余戶200余人增收。
“這是今年第一季茶,可以一直采到8月份,每天用工量50人左右,每人每天采茶的工資超過200元,手腳快點的一天還能掙500元。”公司技術骨干周春笑說。
在佐龍鎮亂石溝村嵐水韻茶葉園區,遍山的茶樹郁郁蔥蔥,村民陳守芳腰挎茶簍穿梭在茶林里,一捏一提間,雙手嫻熟地采下鮮芽。“今年他們一打電話我們就來了,今天一天還能掙200多塊錢,收入還挺不錯的。”
“今年計劃收購鮮葉35噸到40噸,制作干茶8到10噸。制作的干茶除本地銷售一部分外,其余的大部分銷往外地,預計產值在350萬元到400萬元。”公司負責人王德伍說。
當地茶葉產業發展迅猛,先后建成高品質茶園1500畝。但由于距離縣城較遠,一直沒有專門的收購廠家,茶農收入不高,部分茶農甚至放棄種茶外出務工。為破解茶葉產業發展瓶頸,亂石溝村采取“支部+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于2022年3月引進嵐水韻茶業有限公司,對當地茶農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安排采摘,并流轉閑置茶園504畝雇傭當地村民種植,同時在市場價收購茶葉的基礎上提供每斤1.5元的獎補,提高村民種茶的積極性。
“這種發展模式提高了茶葉產量和品質,同時充分利用了外出務工村民的茶園。去年通過這種模式,大戶能得3萬元,少的能得6000元,平均就在1.5萬元左右。”村黨支部書記肖洪說。
近年來,嵐皋縣把茶葉作為全縣富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堅持“區域化布局、一體化經營、專業化發展”理念,凝心聚力建基地、強龍頭、育品牌,全鏈推進茶產業發展。截至目前,共建成60個千畝茶葉專業村、500畝以上茶葉園區18個、標準化清潔化茶葉加工廠28個,創建市級茶葉示范園15個,發展規上企業6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家,全縣茶園面積達10.72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