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嚴紫沁
車輛行駛在青山環繞、綠水相隨的541國道,道路兩旁是排列整齊的村居、綠意盎然的茶園,駛過“四跨嵐河”,就來到嵐皋縣南宮山鎮雙嶺村活動室。
3年前的雙嶺村還是黨組織軟弱渙散的貧困村,在上級黨委指導帶動下,雙嶺村以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為突破口,圍繞民生實事精準發力,一躍成為“省級示范村標準黨支部”。
2019年,界梁電站相關補償未到位造成信訪矛盾,是雙嶺村被認定為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的直接原因。初上任的村黨支部書記周勇孝決心,要在調研中尋找解決問題的“金鑰匙”。
經過1個多月的調研,周勇孝漸漸明白,造成問題的本質原因還是黨組織作用發揮不足、服務群眾能力不強。這位“新官”的第一把“火”瞄準了組織建設:建陣地、強教育、抓作風,凝聚思想共識、激發奮進力量。
當年底,雙嶺村通過黨員主題黨課、矛盾雙方協調會、班子研判會等,最終以將補償資金注入公司并分紅的方式,全面化解了積壓已久的矛盾。
“典型矛盾化解后,村干部威信力和黨員帶動力大大提高。”周勇孝表示,隨著“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主題黨課等系列制度落地見效,組織變強了,凝聚力也就大了。“網上支部建立以來,流動黨員聯系更加緊密。近兩年又吸引了不少90后黨員,為支部補充了新鮮血液。”
“我們在讓軟弱渙散黨組織‘強筋健骨’的過程中,始終堅持發揮群眾主體作用。長此以往,黨組織活力得以激發,鄉風民風向善向好,環境整治、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也就能順利推進。”南宮山鎮黨委書記郭國平介紹。
“繼續搞好環境衛生,下個月爭取還拿第一!”周勇孝將流動紅旗送到當月衛生評比模范戶家里。衛生檢查小組成員是村婦聯的干部,這些“熟面孔”每月輪流上門檢查,讓村民自覺性大幅提高,村容村貌得到較大改善。
2021年8月,南宮山鎮黨委確定雙嶺村為“黨建+五幫五扶+‘321’模式”試點村。全村27名黨員、13名網格長、4名人大代表,對321戶1005人實行“一連一或一連多”定點幫扶。
小網格架起“連心橋”,進一步把群眾凝聚到黨支部周圍,社會治理效能很快凸顯。2021年9月,“關心戶”劉德祥在家中突發疾病,網格員涂清兵迅速報告情況,讓病人得到及時救治。
建好一個班子,帶富一方百姓。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支撐,也離不開人的帶領。近年來,南宮山鎮聚力提升產業發展質效,大力培育致富生力軍。雙嶺村就是該鎮產業開出“致富花”的縮影。
村黨支部副書記汪友兵是村里的養牛能手,他牽頭成立合作社,如今養殖肉牛規模已達80頭,吸納54人入社,并教授村民養殖技術,帶動30戶農戶年均收入增加近2000元。汪友兵的鄰居劉永祥在“耳濡目染”下,現已養殖10頭牛、40頭羊,原先的低保戶正逐步蛻變成致富“領頭羊”。
除了“領頭羊”,還有“歸來雁”。昔日跳出“農門”的曹永健和申靜,帶著濃濃鄉愁,相繼回歸桑梓,分別成立了硒希里現代農業觀光示范園區、黑虎寨有機藥材現代農業園區。僅2021年,這兩大園區通過勞務用工、訂單收購等帶動49戶143人增收。
從無到有的村集體經濟也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該村與龍頭企業合作,發展200畝獼猴桃、240畝茶葉,還采取入股分紅,將“雞蛋”放到了漁業、中藥材等不同“籃子”里。目前,該村已獲得32萬元集體收入。
2020年,雙嶺村甩掉了“軟弱渙散”的帽子。2021年被評為五星級紅旗黨支部,并被命名為“省級示范村標準黨支部”。這一切變化,讓廣大村民真實感受到奮斗帶來的幸福感,也讓他們看到了在黨支部帶領下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