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廖霖
“過了農歷7月中旬,不死的魔芋就沒有問題了,現在基本已經定型了,魔芋可是我們增加收入、脫貧致富的好‘幫手’呢!”近日,嵐皋縣南宮山鎮掛花村三組種植大戶王德成指著林下郁郁蔥蔥、一片碧綠的魔芋地樂呵地說。
“我種植魔芋近10年了,今年種了300多畝,頇計出售商品魔芋和種子能收入大概30萬元左右,計劃明年把種植面積擴大。”迎著初升的太陽,39歲的王德成扛著鋤頭、提著鐵鏟,走進魔芋地里。他一邊勞作一邊算著經濟賬,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嵐皋縣素有“魔芋之鄉”的稱號,魔芋產業已成為傳統優勢產業。近年來,該縣堅持“以林為主,林下種養結合”形式發展立體林業,增加林地效益,促進林業產業轉型升級,培養林下經濟新的增長點,實現生態經濟收“雙金”,魔芋已成農民的“綠色銀行。”
“魔芋種植可分為樹下套種、糧芋間種、果芋套種幾種方式。這片地產魔芋又產玉米,兩樣收入都很可觀。給魔芋除草,不能用鋤頭,要用手,用鋤頭一挖,很容易就挖斷底下的根系……”說起魔芋種植,王德成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
王德成不僅自己大力發展魔芋種植產業,還創造就業崗位帶動群眾就業,為10余戶貧困戶30余人找準了務工門路,戶均年增收達3000元以上。“原來我一家人居住在低矮的土墻石板瓦房里,近幾年,憑著勤勞雙手種魔芋過上了富裕生活,如今自己建起了新房,家里家具、電器等樣樣俱全。水泥路都修到了村民家門口,村里環境衛生也很好,空氣清新,覺得現在的農村真不比城里差!”說起在家門口致富后過上好日子,王德成一臉的幸福與自豪。
發展魔芋種植產業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又拓寬群眾增收道路,用看得見、摸得著、算得出的事實,激發村里人的積極性,最終為嵐皋農業發展的“經濟賬”和“生態賬”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魔芋產業已扛起了嵐皋精準扶貧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