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蘇云
今年2月,隨著陜西省政府宣布全省29個縣(區)脫貧退出,嵐皋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該縣脫貧攻堅工作由此進入成果鞏固、排查清零的收官階段。面對這場硬仗的最后一戰,嵐皋縣建立基層黨建引領脫貧攻堅成果鞏固“五個三”機制,緊盯最需要提升的短板聚力補強,為決勝收官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三加四亮” 黨員干部沖鋒一線
近年來,嵐皋縣3萬余名貧困群眾搬進縣城、集鎮。針對搬遷群眾遇到的遷出地、遷入地“兩頭管、兩難管”問題,黨組織在每個安置點亮出旗幟,幫助群眾融入新家、克服水土不服。
構建“三加”治理體系,支部牽頭下好“一盤棋”。發揮安置小區黨支部的核心作用,建立“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黨群服務中心”的協同治理體系。開展“四亮”共建活動,同心建設和諧“新家園”。聚焦縣城安置小區住戶多、管理難的實際,組織機關單位到社區和安置小區亮項目、社會組織亮身份、機關黨員亮服務、小區黨員亮職責。
“三引三解” 強壯村級集體經濟
立足村集體經濟基礎差、動力弱的現實,嵐皋縣將支部建設與村集體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創建農村“紅旗黨支部”71個,依托黨建資源為集體經濟組織筑牢力量支撐、提供制度激勵。
抓“先鋒引領”,解決“不愿干”難題。95個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實現“三職合一”,561名村“兩委”成員擔任集體經濟組織理事、監事,做到“有人干”。抓“示范引領”,解決“不會干”難題。全縣以“紅旗黨支部”為主體,啟動建設36個省級集體經濟示范村;各鎮以“紅旗黨支部”為核心,運用聯合成立經營實體、入股共同經營等方式,分別建立一個村集體經濟聯建共同體。抓“導向引領”,解決“不敢干”難題。修訂完善《黨政干部容錯糾錯實施辦法》,發文對應予“容錯糾錯”的范圍、情形專門明確,包容無意過錯,化解鎮村干部后顧之憂。
“三問三答” 下足“繡花”功夫
聚焦脫貧攻堅政策落實、項目推進,創新推行群眾出題、干部答卷“三問三答”機制,確保好事辦好、實事做實。
領導干部到點當面問、當面答。32名縣級領導干部和23名鎮黨政主要領導,每年到村組院落、安置小區、項目工地召開“群眾問、干部答”現場會,解答群眾問題。基層組織在線網上問、網上答。各鎮黨委以鎮或村為單位,建立聯系服務群眾微信群,通過鍵對鍵進行群眾問、干部答。代表委員提前問、職能部門集中答。圍繞各縣級部門履職盡責情況,每年組織“兩代表一委員”提前收集問題,職能部門集中回答辦理結果。
“三聯三助” 發動聯合作戰
緊扣機關黨建在資源、平臺上的優勢,全縣機關、農村、社區黨支部進行聯建共建,通過聯合開展黨建工作,助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基層治理。
168名黨員領導干部到村(社區)建立黨支部工作聯系點,134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支部一對一或多對一聯系125個農村黨支部、11個社區黨組織,每年共同開展“六個一”活動。各機關黨支部每年累計到村(社區)開展聯誼活動150余場、上黨課230余場,化解矛盾糾紛1000余起,為群眾辦實事好事1500余件,今年新落實魔芋種植1.1萬畝,茶園管護4.2萬畝。
“三單三考” 層層傳導壓力
緊盯基層黨建“上緊下松”痼疾,嵐皋縣委推行責任、任務、問題“三張清單”管理方式,對標清單考核黨委(黨組)書記、分管領導、專職組工干部三類責任主體,推動黨建責任扛牢壓實。
建立“三張清單”,全方位壓實黨建責任。根據黨委(黨組)書記、分管黨建領導、班子成員和專(兼)職組織員承擔的不同職責,制定標準清晰、任務具體、檢查方便的責任清單;每月下發一份任務清單,每項任務都明確誰來完成、什么時間完成、完成到什么程度;每半年檢查各鎮和部門基層黨建落實情況,形成“問題清單”。考核三類責任主體,結果掛鉤干部選任。綜合各單位“三張清單”落實和黨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考核成績,形成黨建工作總體評價,評價結果與黨委(黨組)書記個人年度考核評優、分管領導選用調整掛鉤;每年開展組工干部業務競賽,依據競賽成績,結合單位黨建總體評價,擇優納入后備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