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孟陽
“老祝,這次母豬生了幾只豬娃?”
“生了8只,全部成活了,下個月還有一窩。今年豬肉行情好,比去年多掙了4萬多元呢!”站在整潔的豬舍前,看著10余只小豬活蹦亂跳的樣子,祝振福的臉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今年49歲的祝振福是嵐皋縣四季鎮竹園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個子不高,但身體硬朗,自2016年開始,在村里的幫扶引導下,通過發展養豬產業順利脫貧,并成為了竹園村產業大戶。
竹園村幫扶干部王道志向筆者回憶,初次到祝振福家時,看到祝振福不算寬敞的家中堆放著各種老舊的農用具,墻角邊雜亂堆放著糧食和豬飼料,這種生活環境讓王道志久久不能平靜,下定決心要幫助祝振福擺脫貧困,過上富裕的新生活。
王道志向祝振福說明了來意后,深入宣講了黨和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主動提出為其提供扶貧資金用于生產經營。祝振福聽后表示,雖有心發展養豬產業,但存有顧慮,怕還不上貸款。為了勸說祝振福放心貸款發展養殖,王道志多次上門做工作。
“跑斷腿、磨破嘴也要幫助老祝建立起自己的經營項目。”在王道志的耐心幫助下,祝振福最終通過5萬元貸款,加上從親朋好友處籌集的10萬元資金,在自家后院修建起了養豬場,購買了20頭豬,開始了養豬“職業生涯”。
但隨著購豬、建圈、飼料等成本的不斷增加,讓一開始自信滿滿的祝振福又泄了氣。幫扶干部在了解情況后,將他列為產業扶貧重點戶,幫他申請扶貧互助資金3萬元。有了村干部的大力支持,祝振福又恢復了自信。
祝振福起早貪黑,一心撲在仔豬的管理上。2016年,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當年出欄肥豬7頭,收入1萬元;2017年養殖能繁母豬30頭、肥豬30頭,出售仔豬140頭,收入4萬元。
在嘗到養豬帶來的甜頭后,祝振福信心大增,決心把產業做得更大一些。2018年,幫扶部門在了解他的想法后,給予了大力支持,明確專人負責跑辦相關手續,請農業技術人員指導圈舍建設。圈舍建起后,還邀請縣畜牧中心的專家上門指導養殖、防疫和繁殖技術。2018年,祝振福收入達8萬元,2019年收入12萬元,他也成為了首批脫貧戶。
如今,祝振福養殖圈舍有250平方米,建有產房、仔豬保育舍、種豬舍、育肥豬舍,養殖能繁母豬10頭、種豬1頭、仔豬50頭、育肥豬30頭,預計今年收入能達15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