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宗山 熊英姿
2017年以來,嵐皋縣統計局精銳出戰、精準發力,傾情幫扶該縣大道河鎮茶農村脫貧攻堅。三年來,在他們的幫扶下,茶農村人均收入從三年前的7101元增長到2019年的9851元,貧困發生率從48.9%下降到1.6%,全村56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順利脫貧,實現了整村脫貧,干群共同譜寫了一曲決戰脫貧攻堅新樂章。
盡銳出戰,擔當作為全力攻堅
茶農村位于嵐皋縣大道河鎮東部,山陡溝深,土地條件極差,是全縣省定17個深度貧困村之一。2017年,嵐皋縣統計局開始幫扶前,全村364戶1262人中,貧困戶就有183戶579人,貧困人口將近一半。
面對這樣一個“硬骨頭”,如何使其走上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嵐皋縣統計局高度重視,制定了詳實的幫扶計劃,選派最得力的干部組成幫扶工作隊駐村幫扶。在幫扶工作中,全體工作人員克服路途遠、交通不便等困難,嚴格按照幫扶工作“五個一”的要求,到村入戶開展幫扶工作。韓官發是干部劉美雙的結對幫扶戶之一,在了解到韓官發身患殘疾多年,僅有一支胳膊,依然堅持發展產業的情況后,同樣身患殘疾的劉美雙當場為幫扶戶提供1000元幫扶資金發展養羊;貧困戶龔正澤是干部黃博的結對幫扶戶之一,在得知他小兒子考上大學因家貧無法上學的情況后,黃博及時向單位匯報爭取資金扶持,并主動為幫扶戶擔保申請了助學貸款。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三年來,扶貧隊員圍繞“村、戶退出”目標傾其所能,逐組逐戶、逐人逐項開展篩查摸底,補齊貧困村在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飲水安全等方面的短板,為幫扶村人民送去溫暖與希望,用行動感染了群眾,用腳步拉近了與貧困戶的距離,“駐”進了民心,“幫”到了心坎上,“扶”住了主心骨,用真心喚起了群眾脫貧攻堅的“精氣神”。
精準發力,重點工作落地有成
脫貧攻堅,產業先行。茶葉是茶農村的一項主導產業,全村有新老茶園面積600余畝。近年來因村上管理技術不到位,茶葉產量低,品質差,農戶增收不理想。工作隊依照當地實際,確立了以茶葉產業為長效主導產業,以柑桔、魔芋、養殖業為輔助的產業脫貧計劃,并科學規劃了產業地塊。同時還制定產業脫貧獎勵補助辦法,激勵貧困戶大力發展種養產業,三年來兌現各種獎補資金十萬余元,有效激發了貧困戶發展的內生動力,為產業脫貧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年來,扶貧隊一方面邀請專業技術人員到村講解傳授技術,改造低產茶園200畝,提高茶葉產量和質量品質;另一方面新建茶葉加工廠1個,新建茶園600畝,擴大產能,目前全村僅茶葉一項年產值就超過50萬元,戶均增收1500元,走上了依靠特色優勢產業脫貧攻堅的快車道。
幫出實效 貧困面貌大變化
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一直是村民最為關心和關注的焦點,也是檢驗貧困村是否脫貧的核心指標。三年來,該局積極與相關職能部門銜接聯系,及時爭取到了基礎設施項目計劃,最大限度發揮國家支持政策的作用,村民居住環境和生產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提高,為該村可持續發展奠定了長期基礎。截至目前,該村已全面完成了6處人畜飲水、2處灌溉工程建設,2.2桿公里農電網改造,6條12公里村級道路和產業道路的建設,實現了村村通,解決了村民出行難題,村級文化場所建設項目全面建成,全村83戶易地扶貧搬遷戶全部入住,20戶農村危房改造已全面完成。
如今的茶農村整村脫貧,拔掉了窮根,發生了喜人的深刻變化,村容村貌改變了,特色產業發展了,村委班子戰斗力增強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干勁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