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易倫周 邱祖奎
今年以來,在各類節慶活動的帶動下嵐皋旅游市場持續火爆,全年實現接待游客較去年同期增長21.58%,旅游綜合收入增長20.57 %,其中各類鄉村游占比高達45%以上,再創歷史新高。將全域旅游作為脫貧攻堅的首選產業和“一號工程”常抓不懈,讓位于秦巴山區國家連片扶貧開發區域的嵐皋縣發生了蝶變。
因地制宜謀發展
由于受八山一水半分田的自然環境和交通條件落后的影響,當地老百姓長期以來依靠農業和外出務工謀生,如何找到一個好的發展路子成為廣大群眾最大的期盼。
旅游業的快速興起以及交通條件的日益改善,為嵐皋脫貧攻堅事業注入了不竭動力。近年來,嵐皋縣把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作為引領鄉村發展、農民致富的重要法寶,制定了一系列因地制宜的優惠政策和獎懲措施,為了整縣脫貧和老百姓增收自上而下打響了旅游脫貧攻堅戰,逐漸使景區外圍、文創企業、公路沿線、古鎮鄉村、果園稻田、土特產品、農村電商等變成鄉村旅游、都市休閑、農民就業和脫貧的主戰場。
截至目前,嵐皋縣已建成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南宮山,國家濕地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千層河,國家AAA級景區、陜南首個非遺文旅小鎮楊家院子,另外還有省級旅游度假區神河源等230多個景區(點),涵蓋了生態旅游大部分種類,有效利用了嵐皋境內的山水資源。打造了1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個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4個省級旅游示范村和2個省級園林集鎮、12個市級園林集鎮,1個省級特色旅游名鎮;發展農家樂806家、農家賓館108家、旅游商品銷售店107家,現有餐位3萬個、床位2332個,相繼成立2家旅行社,組建了縣城公交車公司和南宮山公司客運隊,旅游從業人員達3萬余人。
近兩年,通過“五抓五促”旅游扶貧模式助推脫貧攻堅,全縣發展農家樂247戶,培育旅游商品100余類,建成商品超市15家,帶動3301戶8620人實現脫貧越線。2019年以來,旅游扶貧工作在點面結合、因地施策上實現新突破,預計全年通過旅游帶動408戶1125人實現脫貧增收,讓更多群眾享受到旅游發展的紅利。
打造示范樹樣板
旅游扶貧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探索、實踐的過程。多年來,嵐皋結合縣情,走出了一條在實踐中探索,點面結合、整體推進的以旅游產業大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大推進的穩步路徑。
2010年,陜西省啟動了省級旅游示范縣三年創建行動,將旅游經濟規模、旅游產品建設、旅游綜合帶動力、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旅游綜合環境治理等納入示范縣考核指標之中。 2012年嵐皋縣榮獲首批“全省旅游示范縣”稱號,也奠定了嵐皋在安康地區旅游產業發展的優勢地位。
2019年,嵐皋縣聚焦“一鎮兩村”旅游扶貧示范樣板,著力建成一個旅游扶貧示范鎮,兩個旅游扶貧示范村。針對四季鎮與天坪村旅游扶貧圍繞“休閑四季”鄉村旅游品牌,以楊家院子為載體,突出鄉村旅游服務質量標準、非遺文旅小鎮、智慧鄉村、產業園區等相關建設,相繼完成啟動了楊家院子720度VR全景區拍攝和木竹民宿建設。桂花村旅游扶貧示范點建設,以打造“桂花-花里鄉村旅游一日游線路為載體,提升”魅力田園·錦繡花里”鄉村旅游品牌,壯大有機稻田、葛根、茶園、魔芋四大園區、完善接待要素,提升南宮稻作文化打谷節品牌影響力。
楊家院子景區作為該縣打造的旅游扶貧示范樣板,在多年以前只是一個10多戶的村小組,通過堅持不懈地發展鄉村旅游,建立了一條“山上綠色種養,山下農家消費”的產業互動鏈條,形成了山上種養業和山下旅游服務業共同致富的成功模式。目前帶動發展農家樂30余戶,建設主題花卉園70余畝、景觀綠化小品10余處,成功打造首個巴山非遺文旅小鎮鄉愁館、非遺作坊小院等一批文旅項目,幫助近30戶貧困戶實現脫貧越線。
多措并舉建機制
旅游業在推動城鄉經濟發展和貧困地區脫貧的巨大作用有目共睹。為鞏固旅游扶貧的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嵐皋縣從政策幫扶和產業鏈培育入手,建立產業發展、扶貧扶志、多措并舉的綜合推進機制。2019年,制定出臺了《嵐皋縣2019年旅游助力脫貧摘帽行動方案》《嵐皋縣2019年度旅游扶貧幫扶獎補辦法》,加快旅游扶貧示范引領。其中景區帶動就業脫貧102戶334人,園區帶動脫貧257戶835人,旅游商品開發帶動脫貧50戶161人。
這幾年還特別設立了《嵐皋縣旅游發展基金》以支持重大文旅項目的啟動與建設,另外還對財政資金支持項目的常態化檢查作出具體規定,確保專款專用,讓文旅項目與資金落在實處。與此同時,中國建設銀行作為嵐皋縣的對口幫扶單位,也加大了對當地文旅項目的金融扶持。由文旅部門向建行嵐皋支行推薦優質旅游扶貧項目,協助脫貧攻堅指揮部等部門推薦項目,從各方面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旅游扶貧項目。其次,為有效提升旅游服務質量,該縣成立旅游環境綜合整治和服務質量提升領導小組并出臺《嵐皋縣旅游市場綜合整治暨服務質量提升工作方案》,設立“三個十”的督查通報機制推進整治工作走深走實,不斷查漏補缺,推動旅游產業提檔升級。目前,對待旅游扶貧項目的政策支持和專業服務已經自上而下進入常態化,為旅游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旅游扶貧長效機制的重要一環,以旅游+美食、旅游+農業、旅游+產品的特色“旅游+”模式,已成為嵐皋發展鄉村旅游的一大亮點。通過設計開發觀光采摘游、民俗體驗游、美食品鑒游等游客體驗性強、附加價值高的旅游產品,有效延長了旅游產業鏈,對促進“旅游+”和“+旅游”多產業融合發展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隨著各部門發揮各自職能齊抓共管形成發展合力,縣域內沿線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速,鄉村旅游業態特色逐步顯現。
嵐皋生態美景聞名遐邇、巴人美食飄香四溢、巴山風情獨領風騷,通過有效利用當地的生態和人文資源,積極謀劃旅游發展,在旅游扶貧和助推縣域經濟發展的路上不斷探索與實踐。“隨著安嵐高速公路即將通車和西渝高鐵過境嵐皋縣并設站的機遇到來,在嵐皋17萬兒女的共同努力下,嵐皋的明天也一定更加美好!”嵐皋縣委書記周康成滿懷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