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龔仕建 陳延安) “要不是鄧醫生每個月開的中藥,我哪兒還能爬坡上嶺經管這十幾畝茶園。”2018年12月7日,瑞雪飄飄,嵐皋縣南宮山鎮雙嶺村六組村民吳全珍,指著自家蔥蘢的茶園說。
58歲的吳全珍一直患有類風濕,前兩年病情更是加重。脫貧攻堅開始后,村醫鄧作朝成為她家健康扶貧家庭簽約醫生。充分了解病情后,鄧作朝便一頭扎進書堆里研究這方面知識,并向專家請教,終于找到適合的藥方。
吳全珍的病情漸漸好起來,招呼人把老家十幾畝撂荒茶園砍出來,每年春季自采自制自售茶葉,收入達1萬多元。
村醫潛心履職的背后,是嵐皋縣對健康扶貧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做出的一系列重大決策。2018年以來,該縣累計整合資金560萬元,按照“60平方米以上、四室分離、配備村醫”要求,建設標準化村衛生室76個,并實行機構、人員、業務、藥械、財務“五統一”管理。
雙嶺村衛生室就是其中之一。走進門來,只見室內裝修一新,設施現代整齊,標牌掛貼有序。“要求診斷室、藥房、治療室、公共衛生室‘四室分離’,我們還多一室——‘留觀室’,總面積95平方米。”鄧作朝一一介紹。
縣上還為村衛生室配備了60臺健康一體機和80套巡診包,開通區域HIS及城鄉一體化醫保管理系統。
“HIS是醫院信息系統英文字母縮寫,我們大家最能直觀感受到的就是用這個系統也就是用電腦開處方,而不是用手寫。實際上,對我們來說,更重要的還是能夠運用、更新和充實系統里的居民健康檔案。”鄧作朝解釋道。
縣衛計局連年舉辦村醫技能培訓班,鎮衛生院按月舉行業務技能座談,華醫網適時組織網絡培訓,聚力提升村醫醫療技術水平,全縣年培訓50余場800余人次。
鄧作朝剛參加完國家基層高血壓防治管理的學習,對此他深有感觸:“學習和不學習是兩碼事,這對于我們鞏固提升理論知識,指導用藥,都有很大的好處。”
為確保村醫后繼有人,該縣縣委、縣政府出臺《嵐皋縣定向培養鄉村醫生工作方案》,計劃用2018年至2020年三年時間,培養具有本縣戶籍的臨床醫學類和全科醫學類專業的大學專科學歷的鄉村醫生50名,縣財政給予每生每學年8000元補助。目前,已有12名定向培養生在讀。
鎮衛生院按月對村衛生室進行績效考核,并對參加養老保險的鄉村醫生給予1000元或個人繳費20%的補助。
“村醫是群眾身邊的‘活菩薩’,是健康扶貧的‘頂梁柱’,加強村醫隊伍建設,提升村醫業務水平,不僅對人民群眾是福,對黨委政府是福,對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都是福!”縣衛計局局長李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