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陳洪海 彭飛)今年以來,嵐皋縣深入貫徹《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系統謀劃秦嶺保護范圍內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推出7項系列長效工作機制,提升保護工作的系統化、整體化和協同化水平。
該縣建立環境督察反饋、整改督辦和信息報送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提升發現、處置問題能力。制定三年行動方案,明晰各級環境保護責任,為常態化開展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制度遵循和操作指南。出臺考核辦法,依據部門特點制定個性考核方案。開展離任審計,對秦嶺范圍內的黨政主要領導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壓實環境監管責任。建立網格化監管體系,形成22個責任部門、12個鎮、125個行政村和11個社區的網格化監管網絡,將環保哨卡延伸到基層最前沿。創新實施河長+警長+督察長“三長治河(湖)”模式,出境主要河流斷面水質多年穩定達標。推行基層公安派出所出動1輛警車,突出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和社會維穩3大重點,全程參與公安民警不少于2人的“132”聯動執法機制,破解縣鎮兩級執法部門或監管機構調查取證難、執法不規范、公信力不夠、威懾力不強、查辦案件偏少等難題。
據統計,今年嵐皋縣共查處環保違法案件15起,開展聯合執法檢查50次,秦嶺范圍內環境違法違規行為得到有效扼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