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產業扶貧開“富路”— 嵐皋縣創新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新路徑
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翼安) 嵐皋是我省11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和發展,今日的嵐皋在歷盡鉛華之后已成為生態宜居大縣。青山綠水間,華麗的民居,疊起的高樓,不斷通現的現代化產業……無不述說著這座山城從落寞到繁華的艱辛之旅。
補短板 盯緊任務齊發力
2018年是嵐皋決戰深度貧困、奮力追趕超越,加快建設美麗新嵐皋的關鍵之年。縣委書記周康成強調,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定》和省市決策部署,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繼續按照“脫貧攻堅爭一流”的一目標,盯緊任務,加快推進,確保實效。
今年春季以來,嵐皋縣及時整改和解決了一些反饋問題,以決戰姿態推進年度減貧33個村1.8萬人的目標任務落實。縣委常委會8次研究部署脫貧攻堅工作,縣脫貧攻堅指揮部加強銜接統籌,鎮脫貧攻堅團用好“四支力量”,累計整合涉農資金2.76億元。
下大力 “五大”轉型促發展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嵐皋縣提出了堅持以脫貧攻堅為統領,全面推進“五大”轉型發展的戰略舉措,在全縣構建起了加快發展的內生動力機制,配置起了轉型發展的經濟優勢。
“五大”轉型,即以構建現代綠色產業體系為重心,推進自然經濟向現代經濟轉型;以建設產業鏈價值為導向,推進“碎片化”經營向規模化經營轉型;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動力,推進傳統種養業向品質化農業轉型;以大開放為抓手,推進封閉經濟向開放經濟轉型;以統籌城鄉為紐帶,推進傳統集鎮向特色產業小鎮轉型。
為此,嵐皋縣下大力氣,從現代農業上聚焦特色農業,從現代服務業上聚焦全域生態旅游,推進“旅游富民、生態強縣”。
抓落實 治標治本顯成效
在全面推進脫貧攻堅戰略過程中,嵐皋縣下真功,抓實干,既注重當期減貧脫貧,又注重在治本上發力給力,以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帶動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形成內生發展機制,形成脫貧致富新路徑。
在生態工業上,該縣大力發展富硒飲品加工、農林特產加工等六大循環產業,帶動縣域工業持續增,工業增加值占到全縣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在生態旅游上,大力發展農家院子、溫泉小鎮等項目建設,旅游創收不斷增高,被命名為“國家全域旅游創建示范區”和“全省旅游示范縣”。在招商集聚上,重點鎖定向西部尋求資源支撐的東部客商和已積累一定實力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兩大群體。在特色小鎮建設上,加快移民安置房和社區建設,引導貧困人口搬出大山向城鎮聚集,確保勞動力就近就業。
目前,嵐皋縣創新深度貧困縣治標治本的新路徑取得了顯著成效,創造出了深度貧困縣依靠內生動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新范例,大大提高了全縣2019年“摘掉”戴了30年貧困帽子的決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