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汪珍)“張工,你看看這朵花是雄花還是雌花呀?不知道今年這個櫻桃結果情況能達到好多哦?前幾天降溫這么厲害對開花和結果有啥影響沒有?”一個黑瘦的中年男子滿臉急切的問著農林科技局派駐的脫貧攻堅百人技術服務團干部張樹勇。“張工,這幾百畝櫻桃樹可是我們村貧困戶的血汗和脫貧的指望,可不能有半點閃失啊!”
提出疑問的男子是嵐皋城關鎮永豐村櫻桃示范園區的業主唐春青,他介紹說該園區建于2017年3月,由嵐皋縣高豐林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承建,社員有95人(其中貧困戶27戶),園區主要以林果種植、休閑觀光、休閑垂釣等于一體的休閑觀光園區。目前已種植大櫻桃300畝、李子100畝、花椒100畝,修建垂釣池12畝,辦公樓及生活用房600平方米,2018年將新建枇杷、桃子、藍莓基地各100畝,把這里建成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園區,自己雖然是園區的業主,但其實只是一個“領工頭”,農戶和貧困戶才是這里真正的主人。
“這可都是真滴,我們這是在自己的園子里給自己打工掙錢。”貧困戶黃保富一邊給櫻桃樹拉技定型,一邊喜笑顏開的對筆者說:“我去年光在園區干活,就掙了1.5萬元工資,現在我在自家園子里打工,比以前外出務工強多了。”
永豐村黨支部書記屈繩根向筆者介紹說:“永豐村共有401 戶、 1273 人,其中貧困戶57戶、139人,共有耕地1243.2畝, 林地15367 畝,由于該村基礎設施薄弱,地廣人稀、廣種薄收,加上大量青壯勞動力外出務工,農村經濟效益差,2015年被列為全縣重點貧困村。為了脫貧摘帽,經過實地考察,結合永豐村的實際情況,村上決定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生態優勢,發展農家樂為切入點,通過發展特色產業, 以開展自由采摘體驗為熱點,大力發展經濟林果,走造血式扶貧的路子,鼓勵能人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走‘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精準扶貧模式。最終有27戶貧困戶將800畝土地入股到合作社,通過合作社‘統一規劃設計 、統一建設標準、統一生產管理、統一產品銷售進行運營,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還可以優先聘用到園區來務工,讓農戶真正的參與到園區的建設和管理中來,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通過產業扶貧讓貧困戶早日走上致富路。”
截止目前,該園區已通過務工、入股分紅的形式帶動75戶貧困戶,可實現貧困戶戶均增收3000元。“天道酬勤、碩果搖枝”,在農林科技局脫貧攻堅百人技術服務團全程“把脈”下,永豐村的“綠水青山”一定會變成真正的 “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