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不是每個人都能清醒地認知自我,不是每個人都能積極地調試人生,也不是每個人都能自洽地進退裕如,但唐久樹做到了。他的故事,值得我們咀嚼和思索。
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列平 廖霖)“當前也確有一些人把“自討苦吃”拋到了九霄云外,生活上一味追求金錢和享樂,從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我們每一個黨員干部都要非常珍惜組織的信任和個人的政治生命,自覺用“自討苦吃”補補精神上的鈣,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常修為人之德,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直面筆者采訪時嵐皋縣魔芋局唐久樹如是說。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四月的一天,從領導崗位上已經退職10年的唐久樹,衣著樸實,激情依舊。在平溪有機魔芋園區魔芋栽植現場,大聲地喊著:“行子要拉直,窩子要打深,肥料要給足,種子要選好,這樣才能長出大魔芋”。喊著,喊著,肚子一陣劇痛……,緊急送往嵐皋縣醫院,診斷結果:急性腎結石。連掛3瓶吊瓶,不痛了。第二天,唐久樹又出現在平溪園區的魔芋栽植現場。
唐久樹,是個啥人?筆者近日對他進行了采訪。
唐久樹出生于1963年6月,家住官元鎮龍板營村,大專文化,中共黨員,1981年10月參加工作,先后在官元鎮、石門鎮、四季鎮工作,擔任過武裝部長、紀委書記、黨委副書記、人大副主席等職務,任科級領導達12年之久。由于身體原因,2008年9月從領導崗位退下來,調縣魔芋產業發展局工作至今。
從行政領導一下轉行當技術干部,加之年齡已經接近50歲,跨度真是有點大,怎樣工作?唐久樹心里是這樣想的:范進老年才中舉人,不怕,我不懂可以學習嘛,我要向同行學,向書本學,向他人學。十年時間,他記錄了13個記錄本,查閱資料15種,主動要求參加省市縣農業技術和魔芋專題培訓9次,短短幾年,從不會到會,從不懂到懂,熟練地掌握了魔芋栽培、管理、防病、貯藏等業務方面的關鍵技術。由一個絲毫不懂技術的外行變成了一名魔芋產業指導內行,真正實現了從行政到技術領域的轉變,唐久樹很是欣慰。
城關鎮聯春村是縣魔芋局包掛的脫貧攻堅村,全村9個組,525戶,207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多達256戶650人,2018年要實現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人、一個不少的全部實現脫貧。任務大,壓力大呀!唐久樹心里很是著急。 按照聯春村和魔芋局的脫貧工作計劃,通過“八個一批”進行攻堅,要依靠“產業脫貧”的戶高達122戶?渴裁串a業脫貧?魔芋是嵐皋的特色產業,中高山區域是主導產業,尤其以林下魔芋為代表的“嵐皋模式”在國內影響很大,但在聯春村這個中低山村,前幾年并沒有把魔芋當做重點產業進行發展。在廣泛調查研究,大量走訪農戶的前提下,決定在七組、九組大量發展魔芋產業。為了有效增加貧困戶收入,降低貧困戶的生產風險,在城關鎮政府的支持下,魔芋局通過招商引資的辦法,引進了嵐皋縣民意農業發展公司進行規;l展,實行“園區化”建設,成功創建了“嵐皋縣平溪有機魔芋園區”,總規劃面積5080畝,2017年一期建設面積1500畝,規劃區內貧困戶42戶。
找到了項目,就等于找到了擺脫貧困的鑰匙,就等于為42戶找到了希望,唐久樹顯得十分興奮。在公司建設過程中,他主動要求到第一線,幾乎天天在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他的目的就是要給貧困戶找出路。他盤算著:1500畝每年退耕還林補助費和土地流轉費13萬余元,加上在園區務工收入90余萬元,總收入將超過100萬元,有了這個魔芋園區,七組、九組42戶107個貧困人口就一定能夠實現如期脫貧。
田間地頭指導技術時,總是大聲喊著,大聲吼著。但在單位上,從不張揚,有時低調的像一名“學徒工”,他總是比別人早到辦公室,晚離開辦公室,一年到底,除了生瘡害病,從沒有一次遲到早退。
有朋友調侃他說:那么多退到二線的領導都自由自在,你真是自討苦吃呀!而唐久樹淡笑著說:“我是黨員,我當過領導,組織培養多年,要對得起組織給我發的工資”。
唐久樹微妙的心思,透漏出個人的品格。
工作中的唐久樹是個有擔當的漢子,家庭中的唐久樹是個有責任的男人。俗語說: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2013年秋愛人檢查出風濕性心臟病,病情十分嚴重,不做手術就有生命危險。微博的收入,難以抵擋意外之災。但為了妻子的健康,家人的幸福,東拼西揍花去手術費用13萬余元。通過住院治療和細心照料,愛人才轉危為安。
2011年春,年逾九旬的岳母,先后失去3個兒子,老年喪子,是人生中最大的不幸,悲傷之極,痛不欲生,其他子孫都常年在外工作,家里長期無人照管老人。自此,唐久樹只要一有時間,就將老人接到自己家里居住。少則幾月,多則二年。2016年6月,作為女婿的唐久樹,牽頭召開家庭會,在自己經濟拮據的情況下,主動帶頭每月拿出300元的費用,為老人聘請了一名保姆,讓老人隨時有人陪伴,保證過得舒適,能夠頤養天年。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以老黃牛般的敬業精神、勤政務實的工作態度、不畏艱難的擔當意識、清廉自律的過硬作風,樹立了標桿,積聚了正能量,贏得了大家的普遍贊譽。
唐久樹對老人孝敬,對家人關愛,對子女和藹,教子有方,左鄰右舍十分敬佩。采訪之余,我收獲了滿滿的正能量。
深入基層,努力奉獻,心系群眾——這就是唐久樹。但他常說:“我做的事兒都是小事,我真誠地做,群眾也會報以真誠。”
有一句話叫自討苦吃。所謂自討苦吃,就是自己找苦頭吃,自己找罪受,含著明顯的貶義色彩。然而,干部為了體察民情、了解民意、感受民生,深入基層“討苦吃”、扎進一線“找罪受”,卻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普遍歡迎。因為這里的“討”,說明深入基層和艱苦一線是自覺自愿的;這里的“苦”,體現了共產黨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價值取向。可以說,自討苦吃的過程,就是精神上“補鈣”,使思想成熟、內心豐盈、靈魂升華的過程,就是踐行黨的宗旨,推動黨和人民的事業走向成功的過程。
事業的打拼、自由的生活,都可以暫時放下,毫不猶豫地披掛上陣、風餐露宿在田頭,把已經不是分內的事當做最要緊的事去做到最好。酬勞,不要;獎章,沒有。不為別的,只為還被需要。
其實,不是每個人都能清醒地認知自我,不是每個人都能積極地調試人生,也不是每個人都能自洽地進退裕如,但唐久樹做到了。他的故事,值得我們咀嚼和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