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醫聯動” 創新衛計驅貧病 ——嵐皋縣健康扶貧工作側記
通訊員 廖垚 張紅霞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民奔小康,首先要健康”。為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需求,地處秦巴山深處的陜西省嵐皋縣近年來,始終以群眾受益為出發點,以群眾滿意為落腳點,堅持醫保、醫藥、醫療“三醫聯動”,多面發力,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一直是廣大群眾遇到的實際問題。 該縣17萬人,就有4.32萬貧困人口,其中7458人都是因病致貧。因病致貧一直是導致這里貧困人口眾多的重要原因。建設“健康中國”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系統工程,已成為新一屆嵐皋縣委、縣政府領導們的共識,這里已成為健康服務的“前沿陣地”
精準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堅持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立足基層,科學治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方針,立足本縣實際全面開展衛計工作。僅2016年,嵐皋縣配置醫療設備5000余萬元,投資5000萬元的民營綜合醫院PPP項目、投資3000萬元的中醫院綜合樓、婦女兒童醫院項目、堰門、四季衛生院綜合樓及公租房建設;城關衛生院綜合樓建設項目與縣中醫院河濱大道門診部房屋置換工作,全縣40多個建設項目紛紛上馬,15個衛生院醫療檢查設備配置到位,德技雙精的衛生人才定期補充。縣醫院、民主、官元、花里、滔河、佐龍等6個單位遠程會診系統建設。開展“走出去、請進來”醫務技能培訓3500余人次,建立健康檔案15萬份,實施健康教育服務2萬人次,在城鎮鄉村建設健身場所40處、并創造性建設城區公共衛生管理服務中心,為從根本上解決因病致貧的問題創造了良好條件。
大力推行“中醫扶貧”建設。作為省級中醫藥示范縣,該縣發揮中醫中藥資源優勢,推進醫旅結合發展道路。去年初,該縣委、縣政府制定出臺相關政策,開展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在鄉鎮衛生院開展中醫科、中藥房規范化建設,為村衛生室配備必要的中醫藥器械設施,著力提升鎮村中醫藥服務能力。為推動全縣中醫藥事業快速發展,制定多項舉措,加快推進中醫藥事業穩步健康發展,不斷滿足群眾的中醫藥服務需求。該縣形成了以縣中醫院為龍頭、鎮衛生院中藥房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三級中醫醫療、預防、保健服務網絡,基本滿足了群眾不同層次的中醫藥需求。該縣15個鎮衛生院中醫藥服務普及率達100%,村衛生室中醫藥服務普及率達75%,在鄉鎮衛生院開展中醫科、中藥房規范化建設,為村衛生室配備必要的中醫藥器械設施,提升了鎮村中醫藥服務能力,方便快捷地為轄區貧困群眾提供醫療保健服務。
互聯網+遠程診療惠及山區患者。自去年9月份實施遠程醫療會診以來,安康市中醫醫院為嵐皋縣醫聯體內的5家基層醫療機構開通遠程會診系統,使當地百姓足不出戶,就能夠享受三甲中醫院的診療服務;同時,減輕了患者就醫負擔,眼下新農合住院病人可享受遠程會診服務。遠程會診的逐步推進,為該縣分級診療等醫改工作注入新的活力,為患者節約了看病時間和往返費用。
解決群眾就醫負擔過重問題。大力實施貧困人群醫療救助扶持行動,2016年先后組織縣醫院、中醫院醫務人員,深入農村開展義診;借助西安市第四醫院與嵐皋縣醫院之間的協作關系,組織醫療專家為當地群眾進行各種疾病咨詢服務和診療活動;全縣12個鄉鎮各個衛生院,先后與當地貧困人口開展一幫一的方式,對貧困患者實行“簽約式”服務,全縣19個公立醫院組建70余個醫療團隊,每個團隊包扶若干名貧困戶,由醫生和患者簽訂健康服務合約,定期上門開展體檢和送醫送藥服務。把因病致貧作為他們開展脫貧攻堅的重要工作來抓,全縣近千名醫務工作者開展義診52場次,為大批因病致貧的家庭解決各類問題達3000多件,同時建立了嵐皋縣首個國醫館“南宮山國醫館”,讓當地及周邊群眾享受到“簡、便、廉、優”的中醫藥特色服務。
緊緊圍繞“和諧我生活,健康中國人”這一主題。積極倡導“日行一萬步,吃動兩平衡,健康一輩子”為理念,以“我行動、我健康、我快樂”為口號,開展義診、健康咨詢,健康查體、發放各類健康資料宣傳活動,極大地方便了群眾就醫,進一步宣傳了健康防病知識,讓群眾能夠在居住地附近就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保健服務。
建立中醫藥發展聯席會議制度。進一步加強對中醫藥工作的組織領導,強化部門間協調配合,統籌做好縣域中醫藥工作。
參合農民明明白白交錢,清清楚楚看病。實行多措并舉,廣泛宣傳,一是利用縣委組織部“19226”服務平臺,直接以短信的方式推送到手機用戶的手中;二是利用縣委宣傳部官方微信,分五期發布到微信、微博平臺,通過網友朋友圈轉發,迅速擴散至千家萬戶;三是制作了《嵐皋縣2016年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明白紙》,利用“三下鄉”活動、各級會議、入戶宣傳等手段發放于民眾,使全縣每戶都有一張合療宣傳單。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具有說服力的數據、實實在在的變化,見證著嵐皋廣大衛生與健康工作者的辛勞與奉獻,見證著嵐皋人民健康水平的顯著提高,見證著“病有良醫”發展目標正在逐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