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德銳
2023年以來,恒口示范區緊扣國家醫改方向,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為突破口,推動醫療資源系統性下沉、服務能力整體性躍升,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的診療新格局。2024年關鍵指標實現歷史性突破,基層診療量占比達61.27%(同比增長20%),醫保基金縣域內支出占比75.96%,鄉村醫生執業(助理)醫師占比提升至47%,相關經驗在全市醫改工作現場會上交流。
以“1224”模式為統領構建縣域醫療服務新體系。堅持以系統集成改革為導向,以“一個總院、兩個支撐、兩項改革、四個提升”的“1224”模式為核心框架,統籌推進資源整合、基建升級與機制創新,全面構建高效協同的縣域醫療服務新體系。資源整合實現“三醫聯動”。以示范區中心醫院為龍頭、示范區中醫醫院、3家衛生院為樞紐、113家衛生室為網底,組建醫共體總院黨委及醫務、質控等“六大運營中心”,以“四統”要求推行人員、財務、業務等“八個統一”。基建升級夯實醫療服務根基。投資3.72億元推進中醫醫院、區域醫療次中心等9個重點項目,新增床位350張;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96個、公有化衛生室68個,構建“15分鐘醫療圈”,基層首診率持續提升,形成覆蓋區鎮村三級網絡。機制創新激發醫改內生動力。出臺《醫共體章程》《薪酬改革方案》等10余項制度,建立“總額預算、結余留用”醫保機制,打包預付資金作為業務收入。實施編制備案制與人才動態調整,2024年下派專家134人次參與基層管理,次均住院費用下降8.3%,社會衛生評價滿意度達92%。
以“三下沉一融合”激活基層醫療服務效能。聚焦基層服務能力提升核心目標,通過人才下沉、技術下沉、資源下沉與醫防融合多維度發力,激活縣域醫療“神經末梢”,推動優質資源精準輻射。人才下沉筑牢基層網底。推行“鎮聘村用”機制,為村醫購買“三險”,定向培養大學生村醫,村醫執業(助理)醫師占比同比提升16.8%。總院專家擔任衛生院“業務副院長”,2024年開展培訓200余場,帶教基層骨干120余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達75%(重點人群100%),70%村衛生室服務能力達國家基本標準,群眾家門口就醫覆蓋率95%。技術賦能提升救治能力。總院建成胸痛、創傷等五大急救中心,加入6個省級專科聯盟,開展永久性心臟雙腔起搏器植入等10余項新技術。基層與總院共享遠程心電、影像系統,2024年全年開展遠程會診業務3000余次。區級醫院三四級手術占比達25%,基層危急重癥處置率85%,患者外轉率下降15%。醫防融合強化公衛服務。組建19個家庭醫生團隊,全區鄉鎮衛生院率先在全市達國家基本標準全覆蓋,大同、恒口鎮衛生院同步啟動創建國家推薦標準。建成智慧預防接種門診2處,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范管理率95%以上,10種重點傳染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動態更新率98%,健康教育惠及8.3萬群眾。
以“三位一體”機制筑牢醫療安全保障屏障。以全鏈條質量管控為抓手,構建質控協同、基金監管、智慧醫療三位一體保障體系,守牢醫療安全底線,推動服務質效雙提升。質控協同規范醫療管理,六大中心實行“垂直化管理”,推行“零加價惠民藥房”,單張處方費用下降22元。基金監管守牢安全底線,建立醫保智能審核系統,開展基金監管宣傳月,醫保參保覆蓋率99.34%居全市第一。智慧醫療提升服務效能,建成獨立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整合公衛、HIS、PACS等系統,推行“基層檢查、區級診斷”模式。2024年實現56項檢驗結果省級互認,遠程會診為群眾減少往返2000余人次。智慧醫療惠及80%常住人口,就醫成本降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