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杜開強
自漢陰縣推行以“支部聯建、產業聯盟、資源聯享”工作機制以來,漩渦鎮鳳堰古梯田景區所在堰坪村支部、茨溝村支部、雙河村支部結成聯建對子,三個支部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同時結合實際,提出“五共”工作法,在環境治理、民風塑造、景觀培育、主體打造、產品展銷五方面細化措施,攜手走出一條農旅融合、適宜自身發展的鄉村振興道路。
共治環境。通過動員會、發放倡議書,簽訂責任書等形式,提升村民“景區是我家,環境靠大家”的意識。統籌用好公益性崗位,強化培訓,分片包干,完善考核機制,打造成景區道路、河流整治的“鐵軍”。定期交叉開展一次環境評比活動,對公崗的“責任田”及農戶的門前屋后環境展開評比,運用“紅黑榜”進行曝光,正向激勵和反向約束相結合,打造景區環境新面貌。
共塑民風。保持原有的“一約四會”制度常態化執行,推動鄉風文明建設,為鄉村振興“鑄魂”,給予新民風建設先進典型適當獎勵,并在各級先進評選中優先推薦。動員村黨員干部積極參與旅游服務等志愿活動。提倡有條件的農戶參與到“茶水隨便喝、院壩變車位、私廁變公廁”的活動中來,提升景區群眾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
共建景觀。積極動員農戶做好油菜、水稻的種植與梯田灌水工作,在可視范圍內做好大地景觀的培育,營造初春油菜花海與灌水梯田邊際分明與深秋金黃稻田層層疊嶂的壯麗景象。
共育主體。摸清景區內在運營、想運營、能提升的農家樂、客棧數量與“承載力”,通過相關知識培訓,提升接待能力與服務質量。搞好行業監督,提升服務經營水平,促進良性競爭。探索建立消費維權服務站,快速協調與解決農家樂與消費者的投訴與爭議。整合聯建村農用機械和資源,提高農機利用率和經濟效益。做強勞務公司,完善派工用工機制,促進農戶增收與平衡勞動力不足等問題。
共銷產品。以農副產品展銷中心為“根據地”,利用“合作社+支部+x”模式,整合現有富硒產品,同時打好各類活動流動展銷的“游擊戰”。積極發揮鳳堰古梯田4A級景區的影響力和人文歷史資源的優勢,深入發掘,進一步開發特色旅游產品,打造統一品牌,集中力量對外宣傳,打造鳳堰“明星”品牌。
據悉,漩渦鎮將21個村支部結成8個聯建對子,聯建村之間互派干部學習交流,18個村支部與18個縣級幫扶部門機關支部聯建,10個村與10個企業結對聯建,塔嶺、大漲河、田鳳三村黨支部與江蘇溧陽市社渚鎮2村支部,1企業支部結對聯建,形成內外聯,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