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牟慶紅 通訊員 儲毅)為廣泛宣傳我市在深化河長制、實施湖長制及興水、治水、護水、保水等方面的成果經驗,5月29日,市委宣傳部、市水利局組織新華社陜西分社、陜西日報、安康日報等中省市21家媒體首站到漢陰縣三元村等四處采訪點,開展“守望河湖看安康”媒體集中采訪活動。
漢陰縣城關鎮三元村位于縣城以南2公里,作為城南重要水源地,這里既有富含負離子氧吧的省級森林公園,又有“中國最美30座茶園”的鳳凰山觀光茶園。便利的交通,良好的原生態,形成了該村以農家樂旅游和茶葉種植為主導產業的優勢。
采訪現場,三元村村級河長陳忠秋言道,實施河長制以來,為抓好村經濟循環發展和水源地保護與治理,助力最美鄉村建設,該村組建了12名專業護河員保潔隊、40人的民兵護河隊和志愿服務者共計100余人保潔隊伍,開展“清河、護岸、凈水、保水”四項行動,實現了全村河道維護全覆蓋;同時,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幫扶,先后實施了投資40余萬元的鋼絲圍欄4公里,投資170余萬元修建生態厭氧處理池9處,安裝污水收集管道20公里等基礎設施建設,有利地改善了原生態環境,讓“看得見青山,望得見綠水,記的住鄉愁”成為推進生態文明的共識。
在此基礎上,該村通過巡、治、導、建、考五字綜合施策,河道清潔度得到明顯改觀,河道生活垃圾少了,河流漂浮物沒有了,水生態在逐步得到明顯的改觀,同時,陳河長還告訴我們,如今的三元村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成為游人觀光休閑的好去處,每逢周未、節假日,我們這里游人如織,不少農家樂爆滿…… 在深化河長制實施湖長制工作中,我們還和全縣開展的新民風活動相結合,讓河湖長制躍上村規民約、紅白喜事章程之上,通過村民自治平臺組織“道德評議”活動,用“紅黑榜”引導群眾改變“污在水里、源在岸邊、根在人上”的陋習,樹立“污水可恥、護水有功”的文明意識,培育群眾相互監督、自我教育、自發愛護環境的肥沃土壤,把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助推三元村經濟可持續發展落到實處。
據了解,2017年該村人均收入已達12237.00元,讓“好風景”更有“好錢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