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陳延恒)近日,漢陰縣家庭農場試驗順利完成,試驗報告已經順利上報省試驗辦,得到省市領導的高度肯定和好評。
為進一步促進資金、勞力、技術等生產資源的優化配置,最大限度的釋放農業潛力,2014年初,漢陰縣委農工部成立了家庭農場試驗小組,按照家庭農場生產要素的主要投入,根據技術密集型、勞動密集型兩種分類標準,選擇了平明農場、為前農場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家庭農場,作為家庭農場最優規模試驗研究示范點,進行了全程試驗研究。
試驗從建設節點、生產節點、技術節點、銷售節點、服務節點五個階段,形成一個完整的試驗周期,試驗人員歷時12個月,到農場、到地塊,全程跟蹤記錄數據,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及LINGO軟件的運作求解,運用精密的理論研究和細致的數學分析,并多次召開有農業專家、技術人員、部門領導、農場主參加的試驗座談會,就試驗依據、方案、求解過程等,進行了積極的討論,在廣泛聽取意見、建議的基礎上,不斷修改和完善試驗方案,最終求得農場種植規模和用工人數的最優化設置,以此類推,得出了資源配置的最優化方案。2015年6月,實驗報告順利上報省試驗辦,得到了省、市領導的高度肯定和好評。
試驗報告為解決農場發展提供了精確的指導和可靠的方向,進一步激發了農場主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截至目前,全縣僅注冊登記的家庭農場達210家,其中:省級示范農場5個、市級示范農場7個,循環農業、生態林業、農產品加工、畜禽養殖齊頭并進,效益明顯,全縣農場產值接近農業總產值的25%,家庭農場逐步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排頭兵和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