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劉東)漢陰縣平梁鎮興隆佳苑社區為進一步促進蠶桑產業發展提質增效,堅持以“項目帶動、產業升級”為突破點,精心策劃實施蠶桑產業園基礎配套設施提升改造項目,不斷夯實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基礎,持續帶動群眾增收。
走進興隆佳苑社區蠶桑產業園基礎配套設施改造提升項目現場,可以看到,挖掘機、工程車等大型機械設備,在技術人員的操作下,正在對產業園灌溉堰塘進行清淤改造作業,另一邊,10余名工人也相互配合進行著產業園灌溉排水渠修建施工,項目現場一派繁忙。
縣發改局派駐興隆佳苑社區駐村第一書記栗豐勇介紹:“項目總投資220萬元,主要包含兩部分,一是修建園區灌溉排水渠5700米,二是加固改造灌溉用堰塘3口,為下一步發展垂釣產業打下基礎。項目于3月底開工建設,目前已完成施工40%,預計5月底全面完工,建成后能夠提升產業園的灌溉能力,降低管護成本,也能進一步豐富產業園業態,增加產業附加值,整體提升產業園的經濟收益,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據了解,為進一步發揮產業帶動群眾增收作用,該項目采用“以工代賑”最大限度使用人工施工,整體為社區搬遷群眾提供務工崗位60余個,全部完工后可人均增收1萬元左右。同時,為了能夠促進搬遷群眾持續增收,社區還組織專業施工技術人員利用開工前10分鐘,對有長期從事建筑施工行業意愿的務工群眾進行技術培訓,“以工促學、以工促訓”鍛煉他們的一技之長,讓他們從“普工”變“技工”,提高后續務工收入。
“原來在建筑上做小工、干雜活一天一百二三十塊錢,現在在這邊一邊干活一邊學做大工,每天有技術人員現場做指導,教我們施工標準、技術要點等,大工現在一天就是一百八十來塊錢到一百九十塊錢,會比原來工資高。”搬遷務工群眾蔡邦壽笑著說。
近年來,漢陰縣平梁鎮興隆佳苑社區通過黨建引領、資源整合與科技創新,實現了“一根絲”到全產業鏈的跨越式發展。經過五年探索,該產業已形成“種養循環+精深加工+農旅融合”的立體發展格局,2024年全產業鏈產值達1586萬元,帶動462戶搬遷群眾實現戶均增收3596元,讓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變得更加可感可及。這種“產業嵌入社區、群眾融入鏈條”的發展模式,為秦巴山區搬遷社區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鮮活的振興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