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謝傳友)近日,一場以“院壩協商小機制,繪就清潔和諧家園”為主題的院壩協商會在漢陰縣雙河口鎮三柳村火熱開場,鎮村干部與群眾圍坐一堂,暢所欲言,為人居環境整治出謀劃策。
“自家田邊地角農藥包裝要注意回收。”“公共區域實行分片分段分組每月定期打掃。”“黨員要帶頭,實行黨員聯戶機制,監督好聯系戶庭院及房前屋后的環境衛生。”……院壩內,干部群眾你一言我一語,敞開心扉、各抒己見,為人居環境整治支招。
像這樣的院壩協商會覆蓋該鎮85個村民小組,一條條帶著“泥土味”的小建議、小機制在院壩會上不斷涌現,正轉化為提升人居環境整治的“金點子”。
自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以來,該鎮堅持“當下治”與“長久立”相結合,以“小切口、易執行、管長遠”為原則,通過院壩會上“群眾提、集體定”方式,因村協商制定接地氣、務實管用的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小機制共計30余條,切實讓制度從群眾中來,成效到群眾中去,有效破解環境整治“一陣風”。
“院壩協商會議這種形式相當好,人居環境是大家的事,由大家議、集體定,執行積極性和主動性就很高。”斑竹園村村民吳幫軍笑著說,“如今,全鎮‘清潔制度大家議,自家庭院自己清’蔚然成風,村民由‘站著看’變成‘主動干’,小機制護航和美鄉村畫卷正徐徐鋪展。”
近年來,該鎮以小環境整治為切入點,從“微”處著手,往“實”處用力,扎實推進人居環境提升。深化“群眾自治+社會共治”模式,組織干部群眾深入開展亂搭亂建、亂堆亂擺、亂停亂放、亂丟亂扔“四亂”整治和清垃圾、清污水、清溝塘、清違建、清雜物、清殘垣斷壁“六清”行動30余場次,做到清“死角”、掃“盲區”、治“頑疾”。見縫插綠,就地取材打造小菜園、小花園、小藥園、小果園100余處,發動群眾投工投勞1500余人次,義務植樹3000余株,打造“一村一景、一戶一韻”,推動村容村貌從“局部美”到“全域美”。